首页 > 择日

增城客家文化中秋节风俗习惯:鱼灯舞

阴历八月十五来临之际,中国各省庆祝传统式中秋节新春佳节,期内的节日风韵风俗习惯绚丽多姿,让人应接不暇,在其中在增城一带的客家文化小山村,有一种趣味的中秋节风俗习惯称为“鱼灯舞”,那麼如今的黄历吉日就给你详细介绍,广州市广州增城客家文化中秋节风俗习惯——鱼灯舞。

增城客家文化中秋节风俗习惯:鱼灯舞

每一年阴历八月十五,广州增城的派潭、福和等地的一些客家文化乡村,有一种传统式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,便是舞鱼灯。鱼灯,流传是老一辈从佛山顺德导入的。顺德大良鱼灯是与佛山秋色、广州番禺沙湾飘色并称的广府“三交流会景”之一。鱼灯舞从佛山顺德导入后,慢慢变成广州增城广东客家人别具特色的民间舞。

佛山顺德的大良鱼灯在制作工艺上除重视形肖,更侧重意态,注重扎工,以神採飞舞、争妍斗丽着称。佛山顺德鱼灯多是鱼身长达两米上下(六七尺)乃至3米多(一丈多)、净重有五六KG的车灯,巡行时由一人用竹杆撑持,两个人各自叉着剁椒鱼头和尾鳍。

而广州增城客家文化乡村的鱼灯,技艺尽管学狂妄自大良,但因为经济发展标准限制,制做起來因陋就简,多是小灯,倒看起来颇有质朴的口味。山区地带竹料多,制鱼灯者以竹料为框架,既经济发展又便捷;以彩色纸替代丝绸、透明薄纱,也开创设计风格。

广州增城的鱼灯样式较多,有鲫鱼(又分火鲤、金鲤、银鲤)、草鱼和鲮鱼,也有虾公、“彭皮婆”(一种日常生活在有山泉水流过的排水沟里的鱼儿,其鱼鳞五彩缤纷)等。总而言之,人民群众了解的水里鱼种,都能用一双巧做扎制出去,融成鱼的团队,于中秋夜遨游于乡村欢乐的海洋当中。

广州增城的中秋节鱼灯舞,很受乡村人民群众热烈欢迎。因为广东客家人的居所较为分散化,村庄一般都并不大,因此 舞鱼灯除开在村中演出外,也要过村巡街,鱼灯队每到一个村庄,便在村庄晒谷场上演出一番。

这时,但见鱼类穿行游弋,或高或低,或急或慢,摆尾摇头,芳容妙曼。这里有鲫鱼返水,那里是群鲤咬尾、虾公弹跳。舞蹈家各十分招而又紧密配合,引来观众们大声欢呼,更让小朋友们开心,十里乡村增加欢乐祥和。

因为鱼灯舞深得人民群众钟爱,且又可以通过表演加重与相邻各乡的友好往来,故广东客家人聚居地的正果、派潭、中澳等镇街的很多村庄,于二十一世纪初仍保存有鱼灯舞这一传统节目,每一年中秋夜,青年人男孩和女孩们均相聚到各乡演出鱼灯舞,以灯聚友。

  

增城客家文化中秋节风俗习惯:鱼灯舞
  • 甘肃省春节习俗:陇东送财神
  • 甘肃省春节习俗:陇东送财神 + 甘肃省春节习俗:陇东送财神 ...

    增城客家文化中秋节风俗习惯:鱼灯舞
  • 小寒农事活动有什么:要注意什么
  • 小寒农事活动有什么:要注意什么 + 小寒农事活动有什么:要注意什么 ...

    增城客家文化中秋节风俗习惯:鱼灯舞
  • 元旦节目演出哪些好:合适幼稚园元旦节目
  • 元旦节目演出哪些好:合适幼稚园元旦节目 + 元旦节目演出哪些好:合适幼稚园元旦节目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