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俗

潼南定明山脚下:大佛寺

我国佛教文化广为流传几千年,是历史人文的代表,且寺院文化艺术早就不可动摇在大家心里!很多古寺院印证了在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时间发展趋势,庇护了各个朝代兴旺发达!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城市形象看一下中国十大寺院排名吧!

潼南定明山脚下:大佛寺

潼南大佛寺坐落于重庆潼南区城西一公里的定明山脚下,兴建于唐咸通年里,初名“定明院”,别名“南禅寺”。后因宋代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,改叫“大佛寺”。大佛寺系全国各地关键文化遗产保护企业,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丰富多彩,文化内涵厚实。不但有全球第七、第一大房间内装金摩岩大佛、最开始应用全硫璃顶的古代建筑“七檐佛阁”、在我国四大回声工程建筑之一的“石磴琴声”、我国最大的摩石雕书法艺术顶天“佛”字、少见的纯天然回音壁“海潮音”等十八盛景,是宝贵的历史时间历史文化遗产。

旅游景区旅游景点
潼南大佛
潼南大佛为佛、道二家相互凿造的一尊大中型摩岩饰金大佛,是石雕石雕佛像中少见的佳品,位居“蜀地四大佛”之一,是在我国第一大金佛,全球第七大佛,被中、外珍贵文物权威专家称为“金佛之冠”。有"看又高又大到乐山市,看精致到潼南"之说。

潼南大佛宋碑载其高八丈,号金仙,故名“八丈金仙”,俗呼“金大佛”,通高18.43米,头长4.3米,耳长2.74米。结跏趺坐,袒胸,套双领外套,右手放置膝间,左手胸平,施无畏印,佛身各一部分占比均匀,衣褶顺畅,形状真实,体形气势恢宏,双眼炯炯惟妙惟肖,气魄尤其雄壮。

据碑文所述,潼南大佛寺的大佛,身、首的开掘时代不可企及。佛首凿于唐咸通年间(860),成于广明年间(880)。佛身开掘起源于宋朝靖康年间(1126),历经二十五年,于宋代绍兴市二十一(1151)凿成。这座佛象开掘前后左右共历经290很多年。

大佛凿就后,宋代绍兴市二十二年(1152),为了更好地给佛象饰金,又进一步对佛象生产加工精磨,该寺佛家弟子法修还远赴泸州市,向泸州市刺史冯檝化缘。冯檝是一位虔敬的信佛教修行人,无私以俸金作为金首饰,还亲自发文刻碑文事。绍兴市二十二年(1152)二月,大佛装銮饰金进行,到此大佛通身贴金箔。之后,在清嘉庆七年(1802)、同治九年(1870)、民国三年(1914)和民国十年(1921),大佛又依次4次重新安装败绩,迄今储存完好无损,光灿眩目。

在大佛寺东岩险峻的崖壁上,储存有开掘于隋开皇十一年(591)与伟业六年(610)的道家石雕佛像三龛,不但是重庆最开始的摩崖石刻石雕佛像,也是西部地区最开始的石雕石雕佛像之一,具备关键的史学理论使用价值。

大佛殿
大佛殿又被称为大像阁,兴建时为五檐,尽用硫璃遮盖,辉煌灿烂,是我国最早应用全硫璃顶的古代建筑之一,后经各代检修,明代时改造为七檐。而这般又高又大的古代建筑,全部梁、檩、柱、枋之相接处,听说不起作用一铁一钉。

大佛殿倚山傍水而建,为七檐歇山式工程建筑,殿高33米,依岩面江,飞檐起翘,构造与众不同,巍巍壮阔,让人溢于言表“萧寺遥藏云朵顶,仰瞻万仞排嶙峋”之慨。

七情台
七檐佛阁左侧,是七情台。七情台旧称“大佛洞”,又被称为“石磴琴声”。42级宽敞的石磴,崖刻而凿,宛如42根吉他琴弦,当游客拾级而上时,脚底便会传出“咚咚咚”的弦音,更加奇特的是,在其中七级回音尤其清越嘹亮,宛如槌击编钟,又似弹奏乐器,故名“七步弹钢琴”。听说,“石磴琴声”凿于明朝宣德年间(1426-1435),比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还早建100很多年,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回声工程建筑之一。

七情台子上,有一亭,叫长乐亭,据墙壁刻的《长乐亭记》详细介绍,登亭遥望,水天一色,青绿色千点拥禅关,让人神清气爽,故称“长乐市”。

鉴亭
七情观众席,另有一亭,称为“了翁亭”,又被称为“鉴亭”,宋代理学家魏了翁老先生创修,高15米,宝刹擎空,亭角飞翘,亭映碧海,秀美壮阔。

玉皇殿
兴建于民国时期十一年(1922年),原是老百姓为祈雨祭祀所建,潼南是道家太极创始人陈抟老祖故居,道家最大神玉帝与如来佛释迦摩尼佛并尊,是佛宗结合的强有力印证。

 

  • 【大佛寺】原文-清.田雯
  • 《大佛寺》作者:清·田雯背郭招提隐翠微,尘沙一气四山围。凋杨叶白寒鸦集,衰草云黄野雉飞。原上土封何代碣,岩间雪闭老僧扉...

  • 【大佛寺】原文-明.刘敕
  • 《大佛寺》作者:明·刘敕去郭十馀里,山回石径幽。白云常覆寺,黄菊最宜秋。塔影尊前转,湖光望里收。甘泉几滴水,能解世人愁...

  • 【大佛寺】原文-清.田雯
  • 《大佛寺》作者:清·田雯歇马城西寺,空林野鸟呼。万峰围阁小,一径立僧孤。雪没萧梁碣,灯悬象罔珠。侍中遗像在,香火护龙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