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省省天台县是“活佛济公”的家乡,本地的国清寺也是佛家天台宗的祖庭,在历史上曾有许多学识渊博的得道高僧在这里驻锡,而天台县历年来被赞为“佛宗道源、青山绿水神秀”的地方,本地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多少遭受佛家危害,比如浙江天台本地过年时要吃的特色美食,就与佛家相关,那麼就要黄历吉日给你详细介绍。
五味粥
正月初一早饭,浙江天台别人家必须吃“五味粥”。说白了“五味粥”是由大枣、赤小豆、蕃薯、毛芋、水豆腐五味添加米中熬成粥,带有五谷丰登的寓意,并祈五福(《尚书》上所记述的五福是:一曰寿、二曰富、三曰康宁、四曰攸好德、五曰考终命。)。
“五味粥”还一定要由小伙熬成,男为阳,表明新的一年蒸蒸日上,日常生活愈来愈幸福。一般用大铁锅煮,不仅正月初一早饭够吃,也要留一部分,作为初一、初二二天吃饺饼筒时吃。
五味粥的来历,听说与寺庙僧人新春祷告“五福”来临世间相关,僧人们煮此杂羹,渐渐地广为流传出来,为此祈祷顺顺当当,国富民强,一年到头,老百姓能国泰民安。
自然,浙江天台人一般都说“五味粥”是济公创造发明的,说他年龄轻时在国清寺遁入空门后,方丈起先使他做一个煮饭僧人。别的小沙弥们见寺庙有钱粮多,不把豆米当一回事,唯有济公心痛五谷,在别人休息时,将米粒、大枣、山芋、大豆、红薯等清洗收纳整理。
有一年,浙江天台因自然灾害旱灾老百姓一无所获,济公请人搭起上千人锅取火煮粥,在锅中只放了七粒米、一颗大枣、一块豆腐、一个山芋、一粒莲籽,倒了八担水,烧好后,众老百姓每个人果真过饱了一顿,
听说“五味粥”便是那么来的,时迄今日,浙江天台人還是大年初一一定要吃“五味粥”,并且还有一个怪异的规定,这“五味粥”一定要家中男生煮的。说白了一家之主,便是要主“煮”。但清洗控干的活全是女性的,男生就承担所有一股脑儿丢入锅中“煮”成粥。
饺饼筒
浙江天台人正月初一午饭吃“饺饼筒”,夜饭吃“扁食”。
饺饼筒是浙江天台独有而最具特点的食品类,每一年清明节,七月半,冬至节气和过年时,每家每户都包饺饼筒,作为贡品和节日食品类。特别是在在清明时节、七月半、除夕夜的情况下,也是不能缺乏。近几年来,大家也在小暑,中秋节时吃饺饼筒,招待亲朋好友的情况下也是有吃饺饼筒的风习。
饺饼筒吃起來又香又脆,既是果腹美味可口,也是下饭妙品,既可作小点心,又能当主食正餐,在其中最注重的称“五虎擒羊”,称得上宴请佳品。
饺饼筒皮一般是用麦粉做的,在皮面上边放上肉丝、牛肝、阴囊、金针蘑、粉絲、笋片、莴笋等各种各样调料,包囊成长条状,再敷油在“鏊”上烤至两面黄,就可以食。
饺饼筒流传也是济公所创造发明。济公在国清寺为僧,见每顿饭剩余许多 菜式,就把这种采肴裹在糊拉拖里供下一餐服用,遭受众僧热烈欢迎,而被破格提拔为衣钵僧。这就是饺饼筒的由来。
佛教 浙江 老黄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