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灶节是在中华民俗腊月时祭拜灶神的传统式节日,大家在这一天要向灶神奉上供品,以祈祷明年全家人的平安幸福,比如蒙古同胞过祭灶节的情况下,就需要做美味可口的祭灶饭,借以用最好吃的小吃为灶神饯行。蒙古同胞们祭灶节必吃的祭灶饭。
蒙语中,灶王奶奶被称作“嘎赖罕额赫”,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日常生活在游牧民家,仅有腊月二十三四走娘家走一趟,报告这一家人一年来的毫不在意。主人为了更好地让她“上天言好事,进宫降吉祥如意”,就拿最好吃的小吃为她饯行,这就拥有祭灶饭。
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,大部分蒙古是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,祭灶用的祭灶饭,包含煮羊胸叉、羊凉拌鸡、羊脊骨和“噶灵巴达”(汉人别名的枣饭)等,大铁锅满满的煮上一锅,香气四溢。
羊胸叉是祭灶最关键的用具,美食羊胸叉是做祭灶饭的重中之重,蒙古人觉得,由于羊的身上仅有羊胸叉骨是直的,可以联接乾坤,因此 在祭火时要应用羊胸叉。主人家在剔羊胸叉时务必将口鼻捂着,意为那样才整洁。
羊胸叉煮好后,男主角会将羊胸叉上的肉剔出来,再用提前从羊的身上取出的羊毛绒碾碎针织毛线将胸叉绑好,提前准备祭火。包囊羊胸叉必须应用哈达1条、麻纸1张、塔香3根、红黄蓝幼儿园白绿五色绸各1条、酥油少量、大枣3颗、祭灶饭1勺、果条3根、炒米少量、柏叶多个、白蒿草多个、榆树技多个。
祭灶饭里也有一道特色美食便是“噶灵巴达”,“噶灵巴达”是用以前煮羊胸叉的骨头汤增加米、小黄米、乳酪(奶碎渣,越酸越高)、大枣熬煮的。口感甜酸滑爽有嚼劲,吃完意犹未尽。
在祭灶饭宣布用餐前是要开展祭火典礼的,一家人跪在锅灶旁,主人家刚开始诵读《祭灶词》:“灶王奶奶您老人,从年的这时,到年的如今,庇佑大家家人丁满,家畜满。不必有灾病,不必有三长两短,男女老少健健康康,各个健健康康……”
念到相对的內容上,男主角便站立起来,将家畜肩胛骨头朝北,凹朝上投入火中。其他组员,都模仿他的做法,把手上的酥油、乳制品这些各取少量,洒在火上。随后交换贡品,再取再洒,使每个人可以把全部贡品祭洒一遍。
祭火典礼以后,就可享受美味可口的祭灶饭了,蒙古在古代,祭灶饭务必拿手立即服用,以表明虔敬,这也是传统式的祭灶饭吃法,但是如今许多 风俗习惯都早已简单化了,大量的是年龄大的老人,才会保存着拿手摄食的习惯性。
节日全集:西方国家传统式节日有什么?
家家户户祭灶忙,祭灶节必需的灶糖怎么做
越南地区祭灶节的习俗是什么?
有关祭灶节灶神灶君的小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