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史部.贞观政要.卷五·论孝友原文解释翻译

司空房玄龄事继母,能以色养,恭谨过人。其母病,请医人至门,必迎拜垂泣。及居丧,尤甚柴毁。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,遗寝床、粥食、盐菜。

史部.贞观政要.卷五·论孝友原文解释翻译

虞世南,初仕隋,历起居舍人。宇文化及杀逆之际,其兄世基时为内史侍郎,将被诛,世南抱持号泣,请以身代死,化及竟不纳。世南自此哀毁骨立者数载,时人称重焉。

韩王元嘉,贞观初,为潞州刺史。时年十五,在州闻太妃有疾,便涕泣不食,及至京师发丧,哀毁过礼。太宗嘉其至性,屡慰勉之。元嘉闺门修整,有类寒素士大夫,与其弟鲁哀王灵夔甚相友爱,兄弟集见,如布衣之礼。其修身洁己,内外如一,当代诸王莫能及者。

霍王元轨,武德中,初封为吴王。贞观七年,为寿州刺史,属高祖崩,去职,毁瘠过礼。自后常衣布服,示有终身之戚。太宗尝问侍臣曰:“朕子弟孰贤?”侍中魏征对曰:“臣愚暗,不尽知其能,惟吴王数与臣言,臣未尝不自失。”太宗曰:“卿以为前代谁比?”征曰:“经学文雅,亦汉之间、平,至如孝行,乃古之曾、闵也。”由是宠遇弥厚,因令妻征女焉。

贞观中,有突厥史行昌直玄武门,食而舍肉,人问其故,曰:“归以奉母。”太宗闻而叹曰:“仁孝之性,岂隔华夷?”赐尚乘马一匹,诏令给其母肉料。


解释翻译


司空房玄龄侍奉继母,能顺承继母的脸色,恭敬谦谨超过一般人。继母生病时,他每次请大夫上门,总会流泪迎拜大夫。在居丧期间,房玄龄更是悲伤过度,骨瘦如柴。太宗叫散骑常侍刘洎前往安慰劝解,并送去寝床、粥食和盐菜。

虞世南,起初在隋朝做官,担任起居舍人。当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的时候,他的哥哥虞世基任内史侍郎,也要被一同诛杀。见到这种情况,虞世南抱着哥哥号啕痛哭,一再请求让自己代替哥哥去死,宇文化及却不同意。从此以后的好几年,虞世南都悲痛万分,并且消瘦得只剩骨架,他的这种品行被当时人所尊重推崇。

韩王李元嘉,在贞观初年,任潞州刺史。当时他十五岁,在潞州听说他的母亲生病,于是痛哭流涕,不能饮食,后来到京城为母发丧,悲伤超过了丧礼的礼仪。唐太宗称赞他至情至性,常常安慰劝勉他。李元嘉家里非常朴素简洁,像寒门士大夫的家一样,他和弟弟鲁哀王李灵夔手足情深,每次兄弟相见,就像普通百姓一样亲切随便。他这样洁身自好,内外如一,当时诸王没有人比得上。

霍王李元轨,在武德年间,被封为吴王。贞观七年,任寿州刺史,唐高祖死后,他放弃了官职,并且常常穿粗布衣服,以此表示对高祖的悲戚和怀念。唐太宗曾经问侍臣:“皇族中,谁最贤德?”魏徵回答说:“我愚钝,不能完全了解他们。我和许多皇叔交谈过,只有吴王和我谈的那几次话,让我感到汗颜。”唐太宗说:“你可以把他比做前代的哪位贤人呢?”魏徵说:“论经通礼仪,博学文雅,他相当于汉代河间献王德,东平献王苍。若论孝道,他可与古代的曾参、闵子骞相媲美。”从此,唐太宗对霍王更加宠爱信任,并把魏徵的女儿嫁给了他。

贞观年间,有个突厥人史行昌在玄武门做看守,吃饭时留下肉不吃,别人问他什么原因,他说:“带回家去奉献给母亲。”唐太宗听到这事后感叹地说:“仁孝之本性,哪分汉人和夷人呢?”于是赐他一匹皇上养的马,还下令为他母亲送去肉食。

 

  • 史部.贞观政要.卷四·尊敬师傅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贞观三年,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,不堪践履。太宗赐步舆,令三卫举入东宫,诏皇太子引上殿,亲拜之,大见崇重。纲为太子陈君臣...

  • 史部.贞观政要.卷四·规谏太子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贞观五年,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,时太子承乾颇留意典坟,然闲宴之后,嬉戏过度。百药作《赞道赋》以讽焉,其词曰:下臣侧闻先...

  • 史部.贞观政要.卷八·辨兴亡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贞观初,太宗从容谓侍臣曰:“周武平纣之乱,以有天下;秦皇因周之衰,遂吞六国。其得天下不殊,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?”尚书...

  • 史部.贞观政要.卷七·论礼乐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太宗初即位,谓侍臣曰:“准《礼》,名,终将讳之。前古帝王,亦不生讳其名,故周文王名昌,《周诗》云:‘克昌厥后。’春秋时鲁...

  • 史部.贞观政要.卷七·论文史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贞观初,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:“比见前、后《汉史》载录扬雄《甘泉》、《羽猎》,司马相如《子虚》、《上林》,班固《两都...

  • 史部.贞观政要.卷六·论杜谗邪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贞观初,太宗谓侍臣曰:“朕观前代,谗佞之徒,皆国之蟊贼也。或巧言令色,朋党比周。若暗主庸君,莫不以之迷惑,忠臣孝子所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