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史部.国语.吴语·夫差退于黄池使王孙苟告于周原文解释翻译

吴王夫差既退于黄池,乃使王孙苟告劳于周,曰:“昔者楚人为不道,不承共王事,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。吾先君阖庐不贳不忍,被甲带剑,挺铍搢铎,以与楚昭王毒逐于中原柏举。天舍其衷,楚师败绩,王去其国,遂至于郢。王总其百执事,以奉其社稷之祭。其父子、昆弟不相能,夫概王作乱,是以复归于吴。今齐侯壬不鉴于楚,又不承共王命,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。夫差不贳不忍,被甲带剑,挺铍搢铎,遵汶伐博。簦笠相望于艾陵。天舍其衷,齐师还。夫差岂敢自多,文、武实舍其衷。归不稔于岁,余沿江溯淮,阙沟深水,出于商、鲁之间,以彻于兄弟之国。夫差克有成事,敢使苟告于下执事。”

史部.国语.吴语·夫差退于黄池使王孙苟告于周原文解释翻译

周王答曰:“苟,伯父令女来,明绍享余一人,若余嘉之。昔周室逢天之降祸,遭民之不祥,余心岂忘忧恤,不唯下土之不康靖。今伯父曰:‘戮力同德。’伯父若能然,余一人兼受而介福。伯父多历年以设元身,伯父秉德已侈大哉!”


解释翻译


吴王夫差从黄池盟会返回后,使派王孙苟向周天子报功,说:“过去楚国人不遵守礼仪,不共同承担天子的贡赋,疏远我们这些同姓诸侯国。我们先君阖闾不愿宽赦容忍这种行为,披甲佩剑,拿起武器,指挥军队,与楚昭王在中原柏举一带展开激战。上天赐福给吴,楚军被打败,楚昭王逃离本国,吴军攻进楚国的国都。阖闾集合楚国的百官,让他们恢复对社稷的祭祀。因为阖闾和弟弟夫概王关系不好,夫概王在国内作乱,所以才回到吴国。现在齐侯壬不吸取楚国的教训,也不共同承担向天子纳贡的义务,疏远我们这些同姓诸侯国。我夫差不愿宽赦容忍这种行为,披甲佩剑,拿起武器,指挥军队沿着汶水北上去攻打齐国的博邑,冒雨在艾陵与齐军交战。上天赐福给吴,齐军被打败。我夫差怎敢自夸,其实是周文王、周武王赐福给吴国啊。回国后不等庄稼成熟,我又沿江溯淮河而上,挖掘长沟,直抵宋国和鲁国,

来沟通同姓诸侯国。我夫差终于能成就大事,冒昧地派王孙苟向您的手下官员报告。”

周天子回答说:“王孙苟,吴伯父派你来,说明他要继承先君的传统拥戴我,我嘉勉他的做法。过去周王室遭逢天降之祸,王子朝率民众作乱,我心里哪能忘记忧患,不仅是忧虑下面的诸侯不安宁哩。现在吴伯父说:‘与我同心合力。’他如果真能这样做,那真是我的福气啊。希望他健康长寿,他的德行真是伟大啊!”

 

  • 史部.国语.晋语·阎没、叔宽谏魏献子无受贿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梗阳人有狱,将不胜,请纳赂于魏献之,献子将许之。阎没谓叔宽曰:“与子谏乎!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,今以梗阳之贿殃之,不可。...

  • 史部.国语.晋语·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,对曰:“郤縠可,行年五十矣,守学弥惇。夫先王之法志,德义之府也。夫德义,生民之本也。能惇笃者,不忘百...

  • 史部.国语.鲁语·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公父文伯退朝,朝其母,其母方绩。文伯曰:“以歜之家而主犹绩,惧忓季孙之怒也,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!”其母叹曰:“鲁其亡乎!...

  • 史部.国语.晋语·宋襄公赠重耳以马二十乘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公子过宋,与司马公孙固相善,公孙固言于襄公曰:“晋公子亡,长幼矣,而好善不厌,父事狐偃,师事赵衰,而长事贾佗。狐偃其舅...

  • 史部.国语.晋语·齐姜劝重耳勿怀安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齐侯妻之,甚善焉。有马二十乘,将死于齐而已矣。曰:“民生安乐,谁知其他?”桓公卒,孝公即位。诸侯叛齐。子犯知齐之不可以...

  • 史部.国语.晋语·文公学读书于臼季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,三日,曰:“吾不能行也咫,闻则多矣。”对曰:“然而多闻以待能者,不犹愈也?”解释翻译晋文公向臼季学习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