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五十八章原文解释翻译

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孰知其极。其无正,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,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五十八章原文解释翻译

qí其zhèng政mèn闷mèn闷,qí其mín民chún淳chún淳;qí其zhèng政chá察chá察,qí其mín民quē缺quē缺。huò祸xī兮,fú福zhī之suǒ所yǐ倚,fú福xī兮,huò祸zhī之suǒ所fú伏。shú孰zhī知qí其jí极?qí其wú无zhèng正yě也。zhèng正fù复wéi为qí奇,shàn善fù复wéi为yāo妖。rén人zhī之mí迷,qí其rì日gù固jiǔ久。shì是yǐ以shèng圣rén人fāng方ér而bù不gē割,lián廉ér而bù不guì刿,zhí直ér而bùsì,guāng光ér而bù不yào耀。


解释翻译


政治宽厚清明,人民就淳朴忠诚;政治苛酷黑暗,人民就狡黠、抱怨。灾祸啊,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;幸福啊,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。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?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。正忽然转变为邪的,善忽然转变为恶的,人们的迷惑,由来已久了。因此,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,有棱角而不伤害人,直率而不放肆,光亮而不刺眼。

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

从政者能够做到无为宽厚(例如: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),这样可使百姓安居乐业行善积德天下太平。若从政者总去斤斤计较越多设施刑法,百姓就会变得狡猾缺少大智慧都是小聪明。 (吾不知用何词来阐明寓意,用心去体会吧!)

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孰知其极?

福中有祸,祸中有福,谁能知道究竟那?

其无正也。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

正的可以变为邪,善良可以变为恶。人们迷惑而不知其理太久了。

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
所以圣人方正而不割,锐利而不伤人,直率而不放肆,光耀而不耀眼刺人。

前面几章论述德在政治、社会、人生方面的体现,本章讲的是政治、社会、人生方面的辩证法。本章里提到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,对于此句将在本章评析中详细论及。对于此章的研究,有的学者认为各段落之间的文义不一致,不连贯,可能有错简的情况。我们这里仍依据原文引述,未做文字方面的调整。

[长篇大论]

哑巴吃密之悟道

有一个学僧,恭恭敬敬地请教慈受禅师:禅者悟道时,对于悟得的境界和感受,说得出来吗?

慈受:既是‘悟’道,说不出来。

学僧:说不出来的时候,像什么呢?

慈受:像哑巴吃蜜!

学僧觉得很有道理,但随即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:一个禅者没有悟道时,但他善于言辞,说得头头是道,他说的能够算悟吗?

慈受:既然还没有悟道,说出的怎算做禅悟呢?

学僧:但是他说的听起来好像也蛮有道理呀,如果不算做禅悟,那他是什么呢?

慈受:鹦鹉学舌!

学僧:哑巴吃蜜和鹦鹉学舌,有什么不同呢?弟子愚笨,请老师讲具体一点儿。

慈受:哑巴吃蜜,甜在心头,是深深地领悟了禅理,这是‘知’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;鹦鹉学舌,语音虽似,却毫无意义,这是‘不知’,好像小孩子学说话,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。

学僧:啊,是这样,那么面对那些没有领悟禅理的人,怎么对他们说法呢?

慈受:自己知道的给他知道,自己不知道的不要给他知道。

学僧:老师,那您现在是‘知’还是‘不知’?

慈受:我现在是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;也如鹦鹉学讲话,讲得非常像。你说我是知还是不知呢?

学僧很受启发,礼谢而去。

注释出处

1、闷闷:昏昏昧昧的状态,有宽厚的意思。

2、淳淳:一本作沌沌,淳朴厚道的意思。

3、察察:严厉、苛刻。

4、缺缺:狡黠、抱怨、不满足之意。

5、其无正也:正,标准、确定;其,指福、祸变换。此句意为: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。

6、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:正,方正、端正;奇,反常、邪;善,善良;妖,邪恶。这句话意为:正的变为邪的,善的变成恶的。

7、人之迷,其日固久:人的迷惑于祸、福之门,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,其为时日必已久矣。(严灵峰释语)

8、方而不割:方正而不割伤人。

9、廉而不刿:廉,锐利;刿,割伤。此句意为:锐利而不伤害人。

10、直而不肆:直率而不放肆。

11、光而不耀:光亮而不刺眼。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知其白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。知其白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知其白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。知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三十辐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三十辐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;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七十四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民不畏死, 奈何以死惧之? 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 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常有司杀者杀。 夫代司杀者杀, 是谓代大匠斲, 夫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四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孔德之容,唯道是从。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其中有象;恍兮惚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自古及今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孔德之容,唯道是从。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其中有象;恍兮惚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自古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