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人

清·李望洋·诗词作品

全台诗

李望洋(1829~1901)字子观,号静斋,清噶玛兰厅头围堡人(今宜兰头城镇)人。幼从祖母郑氏读书,因家道中落而几乎废学。十六岁负笈堂叔家就傅读书,先后师事朱品三与俞昭文,二十岁起设馆训蒙为生。咸丰四年(1854)中秀才,九年(1859)中举人,与杨士芳、李镜如、黄佩卿、陈抟九等请将噶玛兰厅与淡水厅分学,并与杨士芳倡修仰山书院及五夫子祠。同治十年(1871)以大挑一等签分甘肃试用知县(十一年六月到任),历任渭源、河州、狄道州,颇有政声。获左宗棠赏识而不次拔擢,官至知州。光绪十年(1884)闻法军佔领基隆,乞假归兰阳。游宦十三年后有感于宦海浮沉,人心叵测,因此报请开去河州知州实缺,在故乡协助办理善后劝捐、清赋与团练事宜,主讲仰山书院。李氏素与鸾堂关系密切,据闻甘肃任内即有「飞鸾问政」之事,回宜兰后不但倡建「新民堂」,且充当鸾生。这种由士人高度参与鸾堂活动的现象,乃台湾颇为独特的宗教现象〖编者按:参见王见川〈李望洋与新民堂--监论宜兰早期的鸾堂〉,《宜兰文献》十五期。〗。日本治台初期,李氏获聘为宜兰支厅参事,授绅章,且为宜兰参加「扬文会」的代表。李望洋著《西行吟草》两卷,明治三十四年(1901)出版,由其二子登第、登科与女婿张镜光校订发行,目前流传的版本乃龙文出版社出版的《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》第二辑(以下简称《汇刊》本),并参考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(以下简称《诗录》)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(以下简称《诗乘》)、《台湾省通志》(以下简称《通志》)、《宜兰县志》(以下简称《县志》)等文献进行编校。(黄宪作撰)

清·李望洋·诗词作品
省邸思家(清·李望洋)
七言律诗押鱼韵
题注:作者注:「六月八日。」此诗又载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。

极目天涯万里馀,谁教塞雁为传书。乡心日逐河流远,宦迹时随柳影疏。

瓦鹊有情应语汝,野花虽艳岂芳予。鹓班散后閒无事,静坐窗前想故居。


七月五日阅邸抄知闽马尾基隆有警(清·李望洋)
七言律诗押先韵
题注:此诗又载《台湾诗乘》。编者按:《诗乘》题作「阅邸抄知马尾基隆有警」。

海外音书断几年,南天又报起烽烟。彼苍偏抑英雄志,吾道难期遇合缘。

北斗七星光渐动,东瀛一岛势孤悬。自来中外皆遵约,何意西人启衅先。


寄吾庐(清·李望洋)
七言律诗押鱼韵
题注:作者注:「六月十七日。」此诗又载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。

解组归来瞬岁馀,宜兰城北寄吾庐。时邀明月为知己,幸有清风不弃余。

朋辈喜逢今日面,閒中补读少年书。茫茫世局谁能识,人事沧桑迭乘除。


庆飨老典 (清·李望洋)
七言律诗押东韵
题注:此诗收于赖子清《台湾诗醇》。

召伯循行属我公,优优布政到台中。依然飨老施恩典,又设华筵醉老翁。

黄发共沾新雨露,白头如坐旧春风。将军节钺遥临处,夹道欢呼万岁同。


  • 没有相关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