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卒:?—1673
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,字文开,一字斯庵。明贡生,南明永历时,官太仆寺卿。后隐居台湾,与韩文琦等结诗社,所作诗称《福台新咏》。有《花木杂记》、《古今体诗》及文集。
全台诗
沈光文(1612~1688),字文开,号斯庵,浙江省鄞县(今浙江省宁波县)人。明故相文恭公世孙,少以明经贡太学。明亡,桂王朱由榔称帝于广东肇庆,号永历。沈光文前往依附,授太仆少卿。永历五年(1651)从广东潮州渡海到福建金门。后自金门搭船赴泉州,至海口围头洋遇飓风,遂飘流至台。永历十五年(1661)郑成功来台,以客礼见,不署其官;郑成功去世,郑经嗣位,「颇改父之臣与父之政,军亦日削」。沈光文为赋以讽,几致不测,遂变服为僧。后移居目加溜湾(今善化一带),设帐教学,并以医药活人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郑克塽具表归降。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,未几启圣「疽发背死」,事不果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)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,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「东吟社」。康熙二十七年(1688)卒,葬善化东保里。诗文著作丰富,世称「海东文献初祖」。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,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,极旅人之困,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。沈光文系台湾文学、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,其诗文散见于方志,台湾诗文总集,以及笔记杂纂,如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。至于别集之辑录,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;以及龚显宗主编之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兹以目前所见,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,并参校下列诸本: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《台湾诗录》、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〖参考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,台北:宁波同乡会,1977;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,新营:台南县文化中心,1998。〗(江宝钗撰)
中秋夜坐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东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。
果然今夜月,不与别宵同。环岛风光净,随潮水气通。
欢凭人共赏,兴属我何穷。却笑清樽竭,年年沧海中。
望月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望月家千里,怀人水一湾。自当安蹇劣,常有好容颜。
旅况不如意,衡门亦早关。每逢北来客,借问几时还。
无题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先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吾亦爱吾耳,如何欲乞怜。叩阍翻有路,投刺竟无缘。
道以孤高重,持当困苦坚。既来学避地,言色且从权。
夜眠听雨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寒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遇晴常听月,无月听偏难。海怒声疑近,溪喧势作寒。
閒枝惊鸟宿,野渚洽鱼欢。梦与诗争局,诗成梦亦残。
题宁靖王斋壁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鲁鼎梅《重修台湾县志》〈杂记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卢德嘉《凤山县采访册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醇》、《台湾诗海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
修得一间屋,坐来身与閒。夜深常听月,门闭好留山。
但得羁栖意,无嗟世路艰。天人应共仰,愧我学题蛮。
菊受风残又复无雨润累累发花虽不足观亦可聊我慰也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天风吹不尽,憔悴复舒英。似有催诗意,还多望酒情。
会当枯亦发,是乃困而亨。爱惜饶真赏,休将境遇评。
卢司马惠朱薯赋谢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微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隔城遥望处,秋水正依依。煮石烟犹冷,乘桴人未归。
调饥思饱德,同饿喜分薇。旧德萦怀抱,于兹更不违。
感怀 其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东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未伸靖节志,居此积忧忡。退避依麋侣,流离傍蜃宫。
身閒因性懒,我拙任人工。岛上风威厉,衾寒梦未终。
其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冬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采薇思往事,千古仰高踪。放弃成吾逸,逢迎自昔慵。
花枯邀雨润,山险倩云封。即此烟霞外,心清听晚钟。
其三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江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不改栖迟趣,偏因诗酒降。晨风摇远树,夜月照寒缸。
地静长留古,心幽岂逐尨。兴来怀友处,结韵老梅桩。
其四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虞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蓬蒿老仲蔚,卜亦卖成都。独钓丝千尺,分耕云半区。
乐饥水有泌,行乞市非吴。但是栖依者,相将莫问途。
其五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文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朋来閒话旧,感叹到斜曛。联袂招新月,分途送暮云。
梅寒摇梦影,笔冻冷花纹。兴倦登楼矣,依刘今未闻。
其六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歌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往事平生恨,株牵且俟河。触藩谁遣触,磨蝎命先磨。
海屿薇原少,天南雁不过。支扉当夜静,霜月影婆娑。
其七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麻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南来积岁月,又看荔将花。志欲希前辈,时方重北衙。
隐心随倦羽,寒梦绕归槎。忽竟疑仙去,新尝蒙顶茶。
其八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青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忽尔冬将半,居诸不肯停。新诗萦雪梦,愁思入寒扃。
同调孚声气,时贤重典型。敝庐依大武,遥接数峰青。
山间 其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战攻人世界,隐我入山间。且作耽诗癖,谁云运甓閒。
松杉生远影,风雨隔前湾。天路遥看近,归云共鹤还。
其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先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生平未了志,每每托逃禅。不遂清时适,聊耽野趣偏。
远钟留夜月,寒雨静江天。拯涣方乘木,才弘利涉川。
其三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萧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念此朝宗义,孤衷每郁寥。未能支厦屋,祇可托渔樵。
冀作云中鹤,来听海上潮。长安难得去,不是为途遥。
其四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肴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已当天末处,地亦近南交。欲雨虚帷润,无家壮志抛。
桐看几落叶,燕记屡营巢。正作还乡梦,虚窗竹乱敲。
其六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麻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云间长抱石,鸥梦浅依沙。山静能容客,潮流直到家。
苟全徙倚便,小隐困穷加。不识春风面,何人问落花。
山间 其七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阳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饿已千秋久,人堪饭首阳。苦忧徒反侧,无事笑徜徉。
慨想风云合,回思雨露长。只今空寂寞,能不恋沧浪。
其八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青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长松不可俯,远视立亭亭。月色来窗曙,山光到海青。
荒村馀古意,老鹤爱修翎。正发临池兴,忧来笔又停。
重九大风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有处可寻菊,还当冒雨行。久因诗兴懒,徒觉海潮鸣。
人以悲秋老,身当避地轻。不堪佳节度,休著孟嘉名。
番妇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此诗收于周钟瑄《诸罗县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醇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周玺《彰化县志》〈艺文〉录为齐体物之作。
社里朝朝出,同群担负行。野花头插满,黑齿草涂成。
赛胜缠红锦,新妆挂白珩。鹿脂搽抹惯,欲与麝兰争。
赠友人归武林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东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却有机缘在,相逢意气同。来看云起处,共话月明中。
去去程何远,悠悠思不穷。钱塘江上水,直与海潮通。
归望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归望频年阻,徒欢梦舞斑。在原嗟鸟散,杖策效鳞攀。
镜里头多白,风前泪积殷。用坚饥馁志,壮士久无颜。
齐价人移浯以诗投赠次韵答之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文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性懒恒耽逸,身閒若避纷。当关学望气,载酒欲论文。
佳翰诚臻圣,新诗更轶群。枝栖欣不远,时冀挹高云。
齐价人旋禾未及言别兹承柬寄欣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尤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忽带青云去,惟将逸韵留。剡舟知待雪,陶径已辞秋。
风足高山水,光原灿斗牛。瑶华承寄问,多病获新瘳。
谢王愧两司马见赠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彭国栋《广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廿载仰鸿名,南来幸识荆。忘机同海客,尊义缔寒盟。
霖雨时需切,东山望不轻。流离谁似我,周急藉先生。
葛衣吟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冬韵
题注:此诗收于连横《台湾诗荟》,又载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永乐时,有河南佣者常衣葛衣,余绍兴出奔,亦只衣葛,今已两载。
岁月复相从,中原起战烽。难违昔日志,未泯一时踪。
故国山河远,他乡幽恨重。葛衣宁敢弃,有逊鲁家佣。
寄迹效人吟 其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支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又载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忆自丙戌(1642)乘桴,南来闽海,或经年泛宅,或偶寄枝栖,忧从中来,兴亦时有,每假题咏,聊混居诸。戊子(1644)入粤,所吟亦多,辛卯(1651)以来,借居海岛,登山问水,靡不有诗,尤喜步和人韵,虽丘壑情深,觉感激时露,今秋检阅笥中,顿生悔愧,不论閒题记事,悉付祖龙。仲冬小窗冷坐,欲再发抒飘泊情事,机神数窒,偶得郑哲三海泊吟,不禁勃勃步韵,然哲三余未识面也。
不道十馀载,犹然若故时。因人作事缓,连我信天疑。
燕雁春秋易,沧桑日月迟。为兴靡骋感,且滞水之湄。
其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鱼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又载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忆自丙戌(1642)乘桴,南来闽海,或经年泛宅,或偶寄枝栖,忧从中来,兴亦时有,每假题咏,聊混居诸。戊子(1644)入粤,所吟亦多,辛卯(1651)以来,借居海岛,登山问水,靡不有诗,尤喜步和人韵,虽丘壑情深,觉感激时露,今秋检阅笥中,顿生悔愧,不论閒题记事,悉付祖龙。仲冬小窗冷坐,欲再发抒飘泊情事,机神数窒,偶得郑哲三海泊吟,不禁勃勃步韵,然哲三余未识面也。
分得青天在,盘桓且振裾。行春依雨歇,问月借春舒。
草咎张椎误,兼之荆剑疏。将传岛上史,末路漫踌躇。
其三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歌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又载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忆自丙戌(1642)乘桴,南来闽海,或经年泛宅,或偶寄枝栖,忧从中来,兴亦时有,每假题咏,聊混居诸。戊子(1644)入粤,所吟亦多,辛卯(1651)以来,借居海岛,登山问水,靡不有诗,尤喜步和人韵,虽丘壑情深,觉感激时露,今秋检阅笥中,顿生悔愧,不论閒题记事,悉付祖龙。仲冬小窗冷坐,欲再发抒飘泊情事,机神数窒,偶得郑哲三海泊吟,不禁勃勃步韵,然哲三余未识面也。
共说暂来尔,淹留可奈何。驱羊劳叱石,返舍拟挥戈。
我耻周旋倦,人言厌恶多。旅途宜自惜,慨以当长歌。
其四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虞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又载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忆自丙戌(1642)乘桴,南来闽海,或经年泛宅,或偶寄枝栖,忧从中来,兴亦时有,每假题咏,聊混居诸。戊子(1644)入粤,所吟亦多,辛卯(1651)以来,借居海岛,登山问水,靡不有诗,尤喜步和人韵,虽丘壑情深,觉感激时露,今秋检阅笥中,顿生悔愧,不论閒题记事,悉付祖龙。仲冬小窗冷坐,欲再发抒飘泊情事,机神数窒,偶得郑哲三海泊吟,不禁勃勃步韵,然哲三余未识面也。
望水知遥途,隔江风景殊。艰难依鹭渚,愤发奋虬须。
仙近饥留朔,山移子继愚。閒鸥不厌我,日共与为徒。
其五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蒸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又载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忆自丙戌(1642)乘桴,南来闽海,或经年泛宅,或偶寄枝栖,忧从中来,兴亦时有,每假题咏,聊混居诸。戊子(1644)入粤,所吟亦多,辛卯(1651)以来,借居海岛,登山问水,靡不有诗,尤喜步和人韵,虽丘壑情深,觉感激时露,今秋检阅笥中,顿生悔愧,不论閒题记事,悉付祖龙。仲冬小窗冷坐,欲再发抒飘泊情事,机神数窒,偶得郑哲三海泊吟,不禁勃勃步韵,然哲三余未识面也。
于我应当饿,家人苦未能。凭胸携旧积,就史接多朋。
致牍童傒厌,分粮雁鹜憎。谋身尚不足,王业几时兴。
其六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侵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又载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忆自丙戌(1642)乘桴,南来闽海,或经年泛宅,或偶寄枝栖,忧从中来,兴亦时有,每假题咏,聊混居诸。戊子(1644)入粤,所吟亦多,辛卯(1651)以来,借居海岛,登山问水,靡不有诗,尤喜步和人韵,虽丘壑情深,觉感激时露,今秋检阅笥中,顿生悔愧,不论閒题记事,悉付祖龙。仲冬小窗冷坐,欲再发抒飘泊情事,机神数窒,偶得郑哲三海泊吟,不禁勃勃步韵,然哲三余未识面也。
烟霞岛上满,落日鬼豪侵。支命全亏骨,包愁总在心。
径荒陶兴浅,袍吝范寒深。起舞徒虚事,频年听翰音。
答曾则通次来韵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东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海天滞迹久,世受国恩同。事业饥寒后,身名忍辱中。
困当坚骨力,閒足老英雄。握手相怜处,何须怨谷风。
秋日和陈文生韵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文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秋声方动处,怪是客偏闻。东国书难去,西山饿早分。
知还同倦鸟,不碍等閒云。惭愧故人意,传言战血殷。
寄怀庄桤庵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真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别岛山川异,伤怀是故臣。同心为千载,分手记初春。
志士尊声气,东都重缙绅。寒梅将欲放,折寄不嫌频。
言忧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蒸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明识忧无用,忘忧实不能。安危思覆卵,进退履春冰。
怀杞终何益,支天未可凭。东山谁稳卧,怀想古凝丞。
晓发目加湾即事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浓雾不为雨,乘朝向北行。此中有长恨,回首意难平。
冀作南山豹,新闻出谷莺。忽然开霁处,前路甚分明。
发新港途中即事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侵韵
题注:此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,又载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隐心甘作苦,逐逐却难禁。计拙忧成老,身閒喜独吟。
尘嚣浑欲脱,山水试相寻。满路芙蓉发,秋光已觉深。
与友奕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灰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吟罢客方至,疏枰手自开。不堪观败局,聊欲试燃灰。
野竹声初静,遥风翠亦来。谁兴淝水业,且复共衔杯。
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鱼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宁不怀乡国,并州说暂居。无枝空绕树,弹铗又歌鱼。
炼骨危疑集,盈头珍惜梳。感追无限际,悔绝昔年裾。
其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佳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随时却不闷,而闷实难排。浪撼江空雨,风翻天半霾。
热肠知未冷,晚节慎无乖。荣辱渔家少,乘潮又泛箄。
其三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真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义旗嗟越绝,剩得此顽民。矫矫心如石,丝丝鬓欲银。
中山几度醒,故国十三春。尚慎虚瞻陟,天寒夜泣旻。
其四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元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得兴灵武业,谁作李长源。天宝人凭说,渔阳鼓尚喧。
居辽当日管,卧雪此时袁。仆更痴于我,安然懒出门。
其五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一自椎秦后,同人在海山。冠裳不可毁,节义敢轻删。
受冻频坚骨,撄霜茂长颜。南阳高卧稳,罔识世途艰。
其六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阳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非仅谋衣食,人閒心却忙。声联随地义,力任一身纲。
无憾敢言敝,加餐尚乏粮。将何消旅夜,薄酒胜茶汤。
其七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尤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勋名虚幻耳,身世一轻舟。远寄西山耻,重将南渡尤。
渔樵联几岁,禾黍泣同秋。曝背劳心处,于时更觉悠。
其八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盐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门外苍茫势,神龙且寄髯。困方嗟褐短,人岂藉泉廉。
善爱知珍鼎,需调用作盐。呈身原不惯,应合与时潜。
其九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咸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不当矜著述,已闭白云函。是衲全留发,云庵半在岩。
寡亲时属旅,感物义为咸。半世栖栖意,逢人说大凡。
其十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东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未伸博浪志,居此积忧忡。一命依麋侣,全军傍蜃宫。
身闲因性懒,我拙任人工。岛上风威厉,蓬蓬震太空。
其十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
题注:此组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题作〈隩草〉。
采薇往古事,敢曰继其踪。散弃成吾逸,逢迎自昔慵。
屐枯邀雨润,诗瘦倩云烘。即此寒山外,烟霞护碧笼。
吴正甫忽欲为僧以柬寄赋答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先韵
题注:此诗收于连横《台湾诗荟》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常说为僧好,君今欲了缘。果然撇得下,祇便悟当前。
但使身无累,毋令世有权。释名余早定,不是爱虚圆。
有感漫赋 其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鱼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。
蒿径难安仲蔚居,且同咄咄向空书。瞻天望切嗟无路,陟屺悲深悔绝裾。
如鬼未堪讥谒者,寡亲只合赋归欤。飘摇风雨栖难定,岂是吾家乏敝庐。
其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。
何处呼名浪得名,三挝万载竟留声。爰爰可待株难守,虩虩于邻震亦惊。
歇后何如同郑五,争臣未必动阳城。坟分黑白繇来广,莫令通人笑守硁。
感忆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青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林钦福《瀛洲诗集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台湾诗乘》题作〈忆感〉。
暂将一苇向南溟,来往随波总未宁。忽见游云归别坞,又看飞雁落前汀。
梦中尚有娇儿女,灯下惟馀瘦影形。苦趣不堪重记忆,临晨独眺远山青。
普陀幻住庵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文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磬声飘出半林闻,中有茅庵隐白云。几树秋声虚槛度,数竿清影碧窗分。
閒僧煮茗能留客,野鸟吟松独远群。此日已将尘世隔,逃禅漫学诵经文。
偶成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最是贫来韬迹宜,强争枘凿竟忘痴。客窗诗苦囊兼涩,旅梦春浓老不知。
失意无成知得少,灰心已久望燃疑。生嫌岂独刘惔妹,难笑东山掩鼻时。
夕餐不给戏成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麻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彭国栋《广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海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台湾诗荟》题作〈飧不给戏成〉。
难道夷齐饿一家,萧然群坐看晴霞。炼成五色奚堪煮,醉羡中山不易赊。
秋到加餐凭素字,更深吸露饱空华。明朝待汲溪头水,扫叶烹来且吃茶。
自疑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我自知人人未知,为人谋得己偏疑。拈诗且脱寒酸气,作梦偏多欣喜时。
卧学袁安愁饿死,乞同伍员欲投谁。可怜声应年来少,一味虚脾只自欺。
仲春日友人招饮不赴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并无一事慰相知,占住桃源亦颇宜。诗债屡稽明月夜,酒缘偏误好花时。
频收静致留春雨,忽发新思寄柳枝。却讶渔人焉得到,遂令鸡犬也生疑。
郊游(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)分得青字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青韵
和风催我出郊去,好鸟还宜载酒听。草色遥联春树绿,湖光倒映远峰青。
歌喉润处花初落,诗韵拈来醉欲醒。逸兴强寻豁目处,颓然独立望沧溟。
重九日登啸卧亭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重阳节至客心悲,托兴登临酒一卮。健挽石梁看没羽,醉摩字影读残碑。
当年运数终穷九,廿载忧危共此时。为问生涯在何处,黄花知以晚为期。
思归 其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东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岁岁思归思不穷,泣歧无路更谁同。蝉鸣吸露高难饱,鹤去凌霄路自空。
青海涛奔花浪雪,商飙夜动叶梢风。待看塞雁南飞至,问讯还应过越东。
其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江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飒飒风声到竹窗,客途秋思更难降。霜飞北岸天分界,月照家园晚渡江。
荒岛无薇增饿色,閒庭有菊映新缸。夜深寻友沿溪去,怕叩柴门惊吠尨。
其三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微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我贵何妨知我希,秋山閒看倚荆扉。涛声细细松间落,雪影摇摇荻上飞。
诗瘦自怜同骨瘦,身微却喜共名微。家乡昔日太平事,晚稻香新紫蟹肥。
其四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灰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潮水如从天外来,澄光一片隐楼台。东山兴懒藏游屐,栗里花稀覆酒杯。
熟惯穷愁诗债逼,久安寂寞道心开。洗兵欲挽河犹远,利涉当前藉大才。
其五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侵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不飞霜色到疏林,芦雪枫丹秋已深。民习耕渔因土瘠,天留风月绝尘侵。
山容渐老添诗料,海气凝寒动客心。絺绤自看还敝甚,无衣空捣月明砧。
其六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盐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山空客睡欲厌厌,可奈愁思梦里添。竹和风声幽戛籁,桐筛月影静穿帘。
暂言放浪樵渔共,久作栖迟贫病兼。故国霜华浑不见,海秋已过十年淹。
州守新搆僧舍于南溪人多往游余未及也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沿溪傍水便开山,我亦闻之拟往还。一日无僧浑不可,十年作客几能閒。
书成短偈堪留寺,说到真虚欲点顽。正有许多为政处,仅将心思付禅关。
五日(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海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醇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台湾诗海》题作〈五月五日〉)【五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寒韵
谩说哀猿择木难,锦标夺尽我徒看。宁堪独醒还如屈,也取新芳试浴兰。
命到饥来奚待续,冠当穷处自羞弹。应声却怪山妻语,也比鲇鱼上竹竿。
蛙声(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海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)有序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庚韵
寓居窄逼,庭草不生。时值秋霖,云深日暝。入夜至更馀,雨声暂歇;残云宿于天际,微月出于东方。忽有蛙声,出自庭侧;仅仅孤鸣,或断或续。岂呼类而寡朋,抑离群而自咏。欹枕听之,似为有致;不若池塘乱鸣,徒聒噪人不成梦也。披衣而起,挑灯咏之。
时当默处懒争鸣,夜向空庭独发声。低逐蛩号音不乱,高随蚓曲气还清。
官私却混今谁问,鼓吹难齐部未成。雨后竹中空自怨,并无飞羽宿啼更。
别顾南金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明知苦节却艰贞,九载相怜藉友声。丘壑有情推大老,色言欲避笑愚生。
入山地近区南北,此日情深胜弟兄。安得时时慰依傍,长如鸥鹭得随行。
往宁靖亭修谒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盐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鲁鼎梅《重修台湾县志》〈杂记〉、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海》、彭国栋《广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编者按:《台湾诗海》、《广
旸谷生辉尚未炎,滕王亭子绿新添。雨馀折角诚堪异,海外依人半受嫌。
寻路入来皆茂草,隔溪处望映珠帘。主翁有恙因辞客,名纸烦通属典签。
别洪七峰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文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鹭岛初来便识君,东山又共学耕耘。发肤无恙悲徒老,著述方成悔欲焚。
忽作閒心同倦鸟,俄焉长揖别高云。从今只合言于野,理乱都将置不闻。
慨赋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忆自南来征迈移,催人头白强支持。乐同泌水风何冷,饮学秋蝉露不时。
最幸家贫眠亦稳,堪怜岁熟我仍饥。仰天自笑浑无策,欲向西山问伯夷。
偶成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先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百孔难教补即全,秋来客意望谁怜。甓当劳处忘同瘁,棋著閒时巧未传。
任我穷留日月老,何人智合事机先。荒居欲藉虚名重,前路茫茫且问天。
和曾体仁赏菊分得人字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真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孤芳独出绝纤尘,冷向閒中老此身。赏并高朋欢不极,时当晚季傲为真。
新题遍咏偏催我,半醉高歌欲效人。子夜月明凄绝处,满丛寒露不知春。
移居目加湾留别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微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流离相见便欣依,闽粤周旋荷解衣。敢谓鲁连深自耻,不知重耳竟何归。
欲聆佳信频西望,却讶离群又北飞。但令双鱼无或间,困穷亦足慰周饥。
至湾匝月矣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闭门只是爱深山,梦里家乡夜夜还。士学西山羞不死,民非洛邑敢居顽。
羁栖尘市依人老,检点诗书匝月閒。究竟此身无处著,每因散步到禅关。
秋吟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佳韵
题注:此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,又载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爽气横飞野况佳,溯回对水漫兴怀。芙蓉露湿红妆冷,江海风生白浪排。
敌忾深同袍泽谊,招舟广订弟兄侪。即今天缺尤须补,孰上秋旻继女娲。
挽定西侯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律诗押蒸韵
题注:此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,又载吴幅员《台湾诗钞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方喜廉颇老未曾,骇闻骑箕竟归升。只因心血回天竭,会看精英作厉能。
滃水潮头凭怒立,秣陵城外识云凝。留将背字同埋土,黯黯重泉恨较增。
野菊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绝句押寒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卢德嘉《凤山县采访册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野性偏宜野,寒花独耐寒。经冬开未尽,不与俗人看。
怀乡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绝句押东韵
题注:此诗收于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,又载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万里程何远,萦回思不穷。安平江上水,汹涌海潮通。
番橘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青韵
题注:作者注:「有番橘出半线诸山,树与中原橘异。大如金橘,肉酸、皮苦,色黄可爱。」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物产〉,又载鲁鼎梅《重修台湾县志》〈风土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〈物产〉、蒋师辙《台湾通志》〈物产〉、周玺《彰化县志》〈物产〉、萨廉《噶玛兰厅志》〈物产〉、董天工《台海见闻录》。编
枝头俨若挂繁星,此地何堪比洞庭。除是土番寻得到,满筐携出小金铃。
见博者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删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好将孤注作机关,名士清谈未是閒。驿骑但能传捷报,出游何必不东山。
癸卯1633端午 其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年年此日有新诗,总属伤心羁旅时。却恨饿来还不死,欲添长命缕何为。
其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阳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海天多雨湿端阳,闭户翛然一枕凉。不是好高偏绝俗,并州今且作商量。
其三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笑予何事日栖迟,不读离骚便赋诗。几度寻筇欲问酒,蒲香隔院竟招谁。
庭中白菊新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新妆入夜洗胭脂,移向灯前赏一卮。不觉更深花共醉,影随斜月舞迟迟。
咏篱竹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卢德嘉《凤山县采访册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分植根株便发枝,炎方空作雪霜思。看他尽有参天势,只为孤贞尚寄篱。
戏题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虞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十五年来一故吾,衰颜无奈白髭须。只应遍处题诗句,莫问量江事有无。
释迦果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真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物产〉,又载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〈物产〉、董天工《台海见闻录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海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称名颇似足誇人,不是中原大谷珍。端为上林栽未得,只应海岛作安身。
番柑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寒韵
题注:此诗收于周钟瑄《诸罗县志》〈物产〉,又载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物产〉、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物产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〈物产〉、蒋师辙《台湾通志》〈物产〉、董天工《台海见闻录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海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
种出蛮方味作酸,熟来包灿小金丸。假如移向中原去,压雪庭前亦可看。
椰子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尤韵
题注:此诗收于周钟瑄《诸罗县志》〈物产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壳内凝肪径寸浮,番人有法制为油。穷民买向灯檠用,祇为芝麻岁不收。
题赤坎城匾额图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七言绝句押庚韵
题注:此诗收于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。
郑王忠勇义旗兴,水陆雄师震海瀛。炮垒巍峨横夕照,东溟夷丑寂无声。
野鹤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排律押真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鲁鼎梅《重修台湾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独得孤骞趣,难违天性真。优游俯仰适,爱惜羽毛新。
高与烟霞狎,廉为雁鹜嗔。朝游苍海表,夜唳鹭江滨。
骨老飞偏健,身閒瘦有神。已知矰缴远,几阅雪霜频。
舞月寒流影,依松静绝尘。乘轩尔何事,翻欲贱朱轮(江宝钗编校)。
大醉示洪七峰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押支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今日蠢休文,大不合时宜。只知作桀犬,降表竟莫为。
蹈海苦不死,患难徒相随。信友本事亲,绝裾悔难追。
家亦有薄田,弃之来受饥。何敢与人争,志气似难隳。
天水有名臣,北海使节持。厥孙居此地,坚操更标奇。
我欣与之交,廿六载于兹。兔园谁赋雪,平原会可期。
欲学樊将军,卮酒安足辞。浮白笑难老,醉言自觉痴。
问途已若此,且读谷风诗(江宝钗编校)。
中秋夜坐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东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,又载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。
果然今夜月,不与别宵同。环岛风光净,随潮水气通。
欢凭人共赏,兴属我何穷。却笑清樽竭,年年沧海中。
望月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望月家千里,怀人水一湾。自当安蹇劣,常有好容颜。
旅况不如意,衡门亦早关。每逢北来客,借问几时还。
无题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先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吾亦爱吾耳,如何欲乞怜。叩阍翻有路,投刺竟无缘。
道以孤高重,持当困苦坚。既来学避地,言色且从权。
夜眠听雨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寒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遇晴常听月,无月听偏难。海怒声疑近,溪喧势作寒。
閒枝惊鸟宿,野渚洽鱼欢。梦与诗争局,诗成梦亦残。
题宁靖王斋壁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鲁鼎梅《重修台湾县志》〈杂记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卢德嘉《凤山县采访册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醇》、《台湾诗海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
修得一间屋,坐来身与閒。夜深常听月,门闭好留山。
但得羁栖意,无嗟世路艰。天人应共仰,愧我学题蛮。
菊受风残又复无雨润累累发花虽不足观亦可聊我慰也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庚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天风吹不尽,憔悴复舒英。似有催诗意,还多望酒情。
会当枯亦发,是乃困而亨。爱惜饶真赏,休将境遇评。
卢司马惠朱薯赋谢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微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隔城遥望处,秋水正依依。煮石烟犹冷,乘桴人未归。
调饥思饱德,同饿喜分薇。旧德萦怀抱,于兹更不违。
感怀 其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东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未伸靖节志,居此积忧忡。退避依麋侣,流离傍蜃宫。
身閒因性懒,我拙任人工。岛上风威厉,衾寒梦未终。
其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冬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采薇思往事,千古仰高踪。放弃成吾逸,逢迎自昔慵。
花枯邀雨润,山险倩云封。即此烟霞外,心清听晚钟。
其三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江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不改栖迟趣,偏因诗酒降。晨风摇远树,夜月照寒缸。
地静长留古,心幽岂逐尨。兴来怀友处,结韵老梅桩。
其四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虞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蓬蒿老仲蔚,卜亦卖成都。独钓丝千尺,分耕云半区。
乐饥水有泌,行乞市非吴。但是栖依者,相将莫问途。
其五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文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朋来閒话旧,感叹到斜曛。联袂招新月,分途送暮云。
梅寒摇梦影,笔冻冷花纹。兴倦登楼矣,依刘今未闻。
其六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歌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往事平生恨,株牵且俟河。触藩谁遣触,磨蝎命先磨。
海屿薇原少,天南雁不过。支扉当夜静,霜月影婆娑。
其七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麻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南来积岁月,又看荔将花。志欲希前辈,时方重北衙。
隐心随倦羽,寒梦绕归槎。忽竟疑仙去,新尝蒙顶茶。
其八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青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忽尔冬将半,居诸不肯停。新诗萦雪梦,愁思入寒扃。
同调孚声气,时贤重典型。敝庐依大武,遥接数峰青。
山间 其一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删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战攻人世界,隐我入山间。且作耽诗癖,谁云运甓閒。
松杉生远影,风雨隔前湾。天路遥看近,归云共鹤还。
其二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先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生平未了志,每每托逃禅。不遂清时适,聊耽野趣偏。
远钟留夜月,寒雨静江天。拯涣方乘木,才弘利涉川。
其三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萧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念此朝宗义,孤衷每郁寥。未能支厦屋,祇可托渔樵。
冀作云中鹤,来听海上潮。长安难得去,不是为途遥。
其四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肴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已当天末处,地亦近南交。欲雨虚帷润,无家壮志抛。
桐看几落叶,燕记屡营巢。正作还乡梦,虚窗竹乱敲。
其六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五言律诗押麻韵
题注:此组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王瑛曾《重修凤山县志》〈艺文〉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云间长抱石,鸥梦浅依沙。山静能容客,潮流直到家。
苟全徙倚便,小隐困穷加。不识春风面,何人问落花。
看菊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我昨咏邛须,相将造芳圃。南种悉珍奇,目所未经睹。
何须问主人,携樽直入庑。主人笑出迎,看花有俦伍。
因之同欢酌,脱略如太古。尔我与菊花,亦竟忘宾主。
即此称快哉,主人有馀贾。相结再来期,兴酣慎莫拒。
乘此花正开,聊以慰辛苦。诘朝敕庖人,折柬招众父。
我亦与其中,晨兴便接武。入门闻清香,举目爱花妩。
登筵饮醇醪,饱德铭肺腑。为乐欣正长,引商复刻羽。
阳春天气佳,月丽清虚府。秉烛继夜游,分吟索韵谱。
才推河间雄,笺飞白雪舞。诸公八斗高,自足当绣虎。
我乃欲效颦,如弄输门斧。瞻言栖依处,何异金门坞。
傲骨我终持,不与时仰俯。朗吟乞食诗,无以济终寠。
饮酒不能多,所畏罚童羖。当此知己间,强为尽维醹。
主人酬劝频,先醒嫌小户。月色满花枝,时将过夜午。
运甓有后人,为能继乃祖。柴桑独酌后,犹恋晋亡土。
迄今景高蹈,五字惭规抚。维菊与忘言,芬芳自倾吐。
序晚值风霜,劲节孰予侮。藉非高士流,滥赏奚足取。
共识此中意,斯会同友辅(江宝钗编校)。
曾则通久病以诗问之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押纸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子固今能诗,恨其多病耳。岂疑圣人徒,乃踵吾家美。
买药则无钱,受饥偏不死。挥毫但苦吟,应即霍然矣。
己亥1659除夕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林钦赐《瀛洲诗集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年年送穷穷愈留,今年不送穷且羞。穷亦知羞穷自去,明朝恰与新年遇。
赠我椒樽属故交,频频推解为同胞。客路相依十四载,明年此日知何在。
修门遥遥路难通,古来击楫更谁同。也怜窭空嗟无告,犹欲坚持冰雪操。
爆竹声喧似故乡,繁华满目总堪伤。起去看天天未晓,鸡声一唱残年了(江宝钗编校)。
柬曾则通借米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、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迩来乞食竟无处,饥即驱我亦不去。甑中生尘兴索然,飧风吸露望青天。
穷途依人仍不足,自顾已忘荣与辱。何当稚子困饿啼,绝不欲我作夷齐。
勉学鲁公书新帖,呼庚未免为臣妾。嗟,嗟,苦节尤难在后头,一日不死中心忧(江宝钗编校)。
贷米于人无应者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题注:此诗收于连横《台湾诗荟》,又载彭国栋《广台湾诗乘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同是穷途同作客,饱得烟霞煮得石。但使清虚腹里存,诗瘦偏多新意格。
也知诗瘦恰随秋,高飞秋色入浯州。苍狗浮云倏变幻,老我狂愚我自羞。
西山尚有中子在,周全应尽性天爱。乃竟二饿千载垂,旅处寡亲益增忾。
我来避世如避秦,上下无交馈赠屯。倘能屈曲为小贬,何妨白日竟骄人。
骄人者流世所敬,不辨笑邪反笑正。大家势利正营营,谁向此中审究竟。
昨夜梦中谁赠云,醒时拾得似纷纷。人间世事尚难料,如何天上获相分。
感此高谊思所报,木瓜何以投永好。今日幼安固如何,却亦未曾除皂帽(江宝钗编校)。
有感(明末清初·沈光文)
押先韵
题注:此诗收于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〈艺文〉,又载连横《台湾诗荟》、侯中一《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、龚显宗《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》。
所恨饿而不死,人情无怪其然。久当困厄如鬼,日逐清虚若仙。
谓尔乘车可羡,嗟余弹铗堪怜。从今只安时命,夫亦何敢怨天。
【族谱】高清整理分类 现在下载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