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词

【挽程副院长天放】原文-当代诗_成惕轩

《挽程副院长天放》作者:当代·成惕轩
领棘院近十年,看凤翥瀛洲,藻鉴不曾遗李廌;
别蓬山才半月,叹鹤归华表,庄容无复观伊川。
注:《楚望楼联语笺注(娄希安)》:程天放(1899——1967),原名学愉,佳士,号少芝,谱名时然,江西新建大塘坪乡人,生于杭州。五四运动上海学生会会长,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政治学硕士,当过报纸主编及多个大学校长,后来成为CC系骨干,1930年代理安徽省主席,首任驻德大使(1935-1938)。1950年,因国共内战因素随国民政府前往台湾。1950-1954年为国民党台湾首任"教育部部长";卸任后赴美,任教于华盛顿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;政大在台复校后曾任外交研究所所长;1948年任"考试院"副院长;1965年任故宫管理委员会委员。1967年11月29日在美国纽约病逝。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,第四届监察委员,第五、六届中央常务监察委员。主要作品有《欧亚归途》《美国论》《使德回忆录》、《程天放早年回忆录》《胡适与中国》;编有《国父思想与近代学术》。
成氏有骈文《悼程天放副院长文》。
棘院:科举时代的试院。古代试士,用棘围试院,以防止弊端,故称。出自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和凝传》:“贡院旧例,放榜之日,设棘于门及闭院门,以防下第不逞者。”此处指考试院。
凤翥:意谓凤凰高飞。出处晋陆机《浮云赋》:“鸾翔凤翥,鸿惊鹤飞,鲸鲵溯波,鲛鳄冲道。”
藻鉴:品藻和鉴别人才。出自唐杜甫《上韦左相二十韵》:“持衡留藻鉴,听履上星辰。”
李廌(zhì)(1059-1109)北宋文学家。字方叔,号德隅斋,又号齐南先生、太华逸民。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
藻鉴不曾遗李廌:元丰年间(1078—1085),李廌到黄州(今湖北黄岗)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。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,认为笔墨翻澜,有飞沙走石之势,拍着他的背说:“你的才能,可敌万人。”因受苏轼赏识,故与秦观、黄庭坚、张耒、晁补之、陈师道一起,被人们称为“苏门六君子”。后李廌举进士不第,宰相吕大防为“失此奇才”而叹,苏轼与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,但因苏、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。李廌从此绝意仕进,致力于撰文著书。
蓬山:此处当指代台湾。程天放离开台湾两周后于美国逝世。
鹤归华表:丁令威,传说是汉辽东人,在灵虚山学道成仙,后化鹤归来,落城门华表柱上。 有少年欲射之,鹤乃飞鸣作人言:“有鸟有鸟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归,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冢累累。”见旧题晋陶潜《搜神后记》。喻魂魄归来,为常用挽词。
伊川:程颐(1033-1107),字正叔,洛阳伊川(今河南洛阳伊川县)人,世称伊川先生,出生于湖北黄陂,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。为程颢之胞弟。此处切姓。
笺:清代朱廷燮 挽卢景昌联 :
以中表谊,订忘年交,弱冠荷垂青,差幸秋风陪李廌;
著万言书,为两院长,索居通积素,那堪旧雨哭刘贲。

【挽程副院长天放】原文-当代诗_成惕轩

      

【挽程副院长天放】原文-当代诗_成惕轩
  • 【土番竹枝词其十一】原文-清.郁永河
  • 【土番竹枝词其十一】原文-清.郁永河 + 【土番竹枝词其十一】原文-清.郁永河 ...

    【挽程副院长天放】原文-当代诗_成惕轩
  • 【刺桐花其一】原文-清.孙元衡
  • 【刺桐花其一】原文-清.孙元衡 + 【刺桐花其一】原文-清.孙元衡 ...

    【挽程副院长天放】原文-当代诗_成惕轩
  • 【赞和斋陈先生总理引心书院十三年】原文-清.曾浚成
  • 【赞和斋陈先生总理引心书院十三年】原文-清.曾浚成 + 【赞和斋陈先生总理引心书院十三年】原文-清.曾浚成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