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四十五章原文解释翻译
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躁胜寒,静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四十五章原文解释翻译

dàchéngruòquē ,qíyòng bù bì 。
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

dàyíngruòchōng,qíyòng bù qióng 。

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

dàzhíruòqū ,dàqiǎoruòzhuō ,dàbiànruònè 。

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

zào shènghán,jìng shèngrè 。

躁胜寒,静胜热

qīng jìngwéitiān xiàzhèng。

清静为天下正。


解释翻译


最完满的东西,好似有残缺一样,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;最充盈的东西,好似是空虚一样,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。最正直的东西,好似有弯曲一样;最灵巧的东西,好似最笨拙的;最卓越的辩才,好似不善言辞一样。清静克服扰动,赛冷克服暑热。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。
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

有大成就之人,似有缺陷(因为大智者,持守大道,返朴归真,天人合一,面对其大无外,其小无外的大道,总是感觉自己的智慧不足。),因此其用不弊。这里的大成若缺、 大盈若冲、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,都是持守大道得道的一种体现,其用不弊, 其用不穷是道的本原。

躁胜寒,静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

清静能够胜烦躁,寒冷能够克酷热,清静为天下之正(正道,人间正道是沧桑)

这一章在内容上和行文上,都可以说是四十一章的继续,是讲内容和形式、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。四十一章讲的是道,本章讲的是人格。其中大成、大盈的人格形态;若缺、若冲、若屈、若拙、若讷的外在表现,都是说明一个完美的人格,不在外形上表露,而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收。

[长篇大论]

本章老子阐述了,清静乃大道也。通过大成若缺这让我想起了第四十一章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,夷道若颣明道者似昧。

爱的力量

慧敏是方丈的关门弟子。这年冬月的一个早上,方丈一开寺门便在白花花的雪堆里发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。方丈望着几乎没有一点血色的小脸蛋儿,心里不禁一阵痉挛,忙把孩子抱进屋里。方丈将一勺勺姜汤给孩子喂了下去,不一会儿,孩子慢慢地睁开了双眼。

方丈双手合十说:阿弥陀佛。小施主,你是哪里人氏?为何冻晕在寺前的雪地里?孩子望着方丈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只有晶莹的两串泪花儿缓缓滚落到了腮边,张了张嘴,发出来的却是咿咿呀呀的呜咽--原来,孩子是个哑儿。

方丈沉思了一会儿,打着手势问道:我收你做关门弟子,不知你可否愿意?哑儿明白过来后,忽地翻身下榻,跪在地上,冲着方丈磕了三个响头。方丈拉住他道:你虽然是个哑儿,但心地灵通,我就给你取个法号叫慧敏吧。

慧敏遵照方丈的吩咐,虽然穿上了僧衣,但却不用和师兄弟们一起唱经诵佛,只是每天干些打水扫地的杂活儿。

第二年的夏天,慧敏就已经能够独立默写整部《金刚经》了。

一天,慧敏正在大殿的空地上拔草,忽然看见几个师兄弟们大呼小叫地从大殿里跑了出来,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儿。

他转身奔进了大殿,一看是一个进香少女中暑后晕倒在丫环怀里。

慧敏冲到少女跟前,单腿跪地将其上身拖起,伸手按住下巴,便将自己的嘴唇对在了那只樱桃小口上,旁若无人地一鼓一吸运动起来。大约半个时辰后,少女的鼻孔里慢慢地有了些许微弱的气息,而慧敏的后背上也早已湿透了一大片。

大师兄慧圆将慧敏杖击20后押到了方丈座前。

慧圆对方丈说:师父,慧敏在众目睽睽之下犯下了色戒,请师父按律把他赶出山门。

方丈双目微启,缓声道:先把慧敏放开再说。慧圆啊,亏你也是出家人。你师弟心中只存救人之意。说到色戒,恐怕是你等心中不干不净吧,心中放不下的人才是犯戒。慧圆欲言又止,讪讪退下。

半年后,寺里要选一名主事。经过了几轮辩经谈法,最后,只剩下了两名选手:慧圆和慧敏。

在师兄弟中,数慧圆声音洪亮,梵语发音地道,所以,九川镇上做法事的人家请他去的也最多。

每回做完法事归来,不但给寺里挣下不少酬金,自己也落得不少散碎银两。慧圆便用自己的积攒去镇上做了一套崭新的袈裟,脖子里也是新买来的紫檀念珠。这一切,都使慧圆更加自信,踌躇满志。

慧圆盘腿打坐,闭目凝神,方丈问一句,他答一句,丁是丁卯是卯,滴水不漏,无懈可击。

再看慧敏,乃是笔答。不同的是他拿了一枚大针,向自己的左手食指刺来,顿时鲜血直流,慧敏提起毛笔以血代墨,落纸成字,一字字写下来,刚柔并济,气势磅礴。霎时,如满天的彩虹,百花竞相吐艳,直把监考的几位长老看了个心惊肉跳。

结果众长老也难分高下,遂判两位参试者平分秋色。

接下来便是参禅。给二人各发了一张白纸和一枝毛笔,要求用最少的字写出最大的禅悟心得来。

交卷后,大家屏住呼吸等待评审的最终结果。一个时辰后,方丈迈步出房。经众长老合议,一致推举慧敏当选。

慧圆不服,请求追查试卷。方丈笑而不语,轻展袖口,抽出卷子摆在经案上。

众人围上来一看,只见慧圆写的是空,而慧敏写的是爱。

注释出处

1、大成:最为完满的东西。

2、冲:虚,空虚。

3、屈:曲。

4、讷:拙嘴笨舌。

5、静胜躁,寒胜热:清静克服扰动,寒冷克服暑热。

6、正:通政。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;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;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十六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,不知常,妄作,凶。知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三十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其事好远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善有果而已,不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十四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其上不皎,其下不昧,绳绳兮不可名,复归於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昔之得一者:天一以清,地得一以灵,神得一以宁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,其致之一也。天无以清,将恐裂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昔之得一者:天一以清,地得一以灵,神得一以宁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,其致之一也。天无以清,将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五十八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孰知其极。其无正,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,人之迷,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