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四十七章原文解释翻译

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四十七章原文解释翻译

bù chū hù , zhī tiān xià ;

不出户,知天下;

bù kuī yǒu ,jiàntiān dào 。

不窥牖,见天道。

qíchū mí yuǎn ,qízhī míshǎo。

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

shì yǐ shèng rén bùxíngér zhī , bùjiànér míng , bùwéiér chéng 。

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。


解释翻译


不出门户,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;不望窗外,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。他向外奔逐得越远,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。所以,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,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,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。

不出户,知天下,不窥牖,见天道

万事万物是有一定的法则的,法则并不在遥不可及的地方。就在人们心中。所以人们应该去私欲,顺天道。天人合一,便可不出户,知天下,就像做生意一样有兴衰时期,这就是规律。不窥牖,见天道。不需要你打开窗户向外看,即可知道大自然运行法则。做到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,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,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,唯见于空。

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

走出去越远,知道得越少。所以圣人可以不出户,知天下,不见而知来龙去脉,不为而顺势而成。

这一章主要谈的是哲学上的认识论。这里的基本观点是:在认识上纯任感觉经验是靠不住的。因为这样做无法深入事物的内部,不能认识事物的全体,而且还会扰乱人的心灵。那么,要认识事物就只有靠内在的自省,下功夫自我修养,才能领悟天道,知晓天下万物的变化发展规律。对此,学术界在讨论老子哲学认识论时,有的观点是说,老子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者,而有的观点则说,老子并不轻视实践所获取的感性知识,只是夸大了理性认识的作用。关于这几种观点的争论,将在本章评析中详加论述。

[长篇大论]

石头成佛

一个和尚出家悟道多年,依然没有开悟长进,他自认为不是出家人的料,便想下山返回尘世。

和尚去向禅师辞行,言道:师父,我天生愚钝,我的脑袋像一块顽固不化的石头,不是悟道的料,我只好下山还俗了。

禅师并未言语,而是带他来到寺里一尊佛祖像前。

禅师问道:你面前的是谁?

和尚回答道:神圣的佛祖。

禅师悄悄地走到佛祖像跟前,他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佛祖像问道:这尊佛祖像是什么做成的呢?和尚回答道:它是石头做成的。禅师说道:连石头都能做成神圣的佛祖,这可是天下的奇迹了。

和尚听了禅师这番话,恍然大悟。他立即打消了下山还俗的念头,立志安心修身养性悟道。日后和尚成了一代著名的大师。

相信自己,挖掘自己,定能成就自己。

化缘的智慧

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:悟空和悟了。一开始他们每天都出去化缘,后来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缘了。原来,悟了发现龙山下的缘十分好化,随便到山下走走,就能化到很多,悟了就把化来的钱买很多米、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着,其余的时候就在寺庙里睡懒觉。悟空就劝悟了,让他不要虚度时光,要出去化缘。

悟了听了很烦,说:出家人岂可太贪?有吃的就行。你看我有这么多的粮食,足可以让我吃上半月,何必出去奔波劳累?

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,说:师弟,你化了这么多年缘,还没有参悟到化缘的妙处和真谛啊?

悟了听了,就讽刺悟空,说:师兄,你倒是日出而出,日落而归,可你空手而去,空手而回,你化的缘呢?

悟空说:我化的缘在心里。缘自心来,缘也要由心去。

悟了听得一头雾水,说:不明白不明白。

后来,悟了化的钱物越来越少了。这让悟了很苦恼,原来化一次缘可以吃上半月,现在只可吃上几天。但悟空依旧天天日出而出,日落而归,空手而去,空手而回,但悟空天天都面带微笑。悟了想挖苦师兄,说:师兄,你今天收获如何?

悟空说:收获多多。

悟了说:收获在那里?

悟空说:在人间里,在人心里。

悟了感觉自己一时很难参悟师兄的话,决定明天一起跟悟空去化缘。悟了说:师兄,我悟性太差,我想明天跟你去化一次缘。

悟空点头同意。

次日,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缘了,悟了又拿了那个他出去化缘用的布袋。悟空说:师弟,放下布袋吧。悟了说:为何?悟空说:你这布袋里装满私欲贪婪,拿出去,是化不来最好的缘的。

悟了说:那我们把化来的东西装哪儿?

悟空说:人心里。人心无所不容。

就这样,悟空和悟了就上路了。悟了跟悟空每到一处,就会有很多人认出悟空。悟空还没来得及说话,他们就主动拿出东西给悟空。有的还说,幸亏悟空大师上次施舍,才使我们渡过难关。悟空大师的大恩大德,我们没齿难忘啊!悟了在心里想:不让我拿布袋,看你一会把东西往哪里搁。他们继续往前走,他们化的缘也越来越多。悟了看到今天收获不少,满怀欣喜。恰在这时候,从远处走来一个农夫,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,边走边哭。原来农夫的孩子得了重病,他拿不出钱来给孩子看病。悟空就走过去,把化来的财物全部给了农夫。他们继续前行,除了温饱外,他们一路化了就舍,舍了再化。悟空问悟了:师弟,跟我出来你化到了什么?

悟了苦笑。

悟空说:师弟,你只知道缘来之福,而不懂得缘去之福。看天地间,自然万物为何如此美丽,天地万物都在循环啊。师弟,风水、日夜、四季,哪一样不是在循环?光知道缘来之福的人,那只是片刻的欢愉,时间久了,就是一池死水。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,你把化来之物放在了充满私欲贪婪的布袋里,我则把化来之物放在人心里循环,让善良和爱在人间、在人们的心里循环。

悟了听到这里,低下了头。悟空念了声,阿弥陀佛。

注释出处

1、窥牖:窥,从小孔隙里看;牖,音you,窗户。

2、天道: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。

3、不见而明:一本作不见而名。此句意为不窥见而明天道。

4、不为:无为、不妄为。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四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弊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,是以圣人抱一,为天下式。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长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弊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,是以圣人抱一,为天下式。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二十四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跂者不立,跨者不行,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行。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也。q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用兵有言:吾不敢为主,而为客;不敢进寸,而退尺。是谓行无行;攘无臂;扔无敌;执无兵。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故抗兵相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三十七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。镇之以无名之朴,夫将不欲。不欲以静,天下将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;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;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zh&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