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六章原文解释翻译

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,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六章原文解释翻译

jiāng hǎi suǒ yǐ néngwéibǎigǔwángzhě , yǐqíshàn xià zhī , gù néngwéibǎigǔwáng。

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

shì yǐ shèng rén yùshàngmín , bì yǐ yán xià zhī 。

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

yù xiān mín , bì yǐ shēn hòu zhī 。

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

shì yǐ shèng rénchùshàngér mín bùzhòng,chùqián ér mín bù hài 。

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

shì yǐ tiān xiàlètuī ér bù yàn , yǐqíbù zhēng , gù tiān xià mò néngyǔzhī zhēng 。

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,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
解释翻译


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,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,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。因此,圣人要领导人民,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,要想领导人民,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。所以,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,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;居于人民之前,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。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。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,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。

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

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,是因为他善于居于底下处,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。

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

所以想要成为人民的领袖,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(想要成为人们的国君不也是为人民服务嘛!),想要成为人民的表率,就必须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

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,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这样的表率国君虽居于上而人民不感繁重,虽处于前而人民不感伤害。因此乐于推戴他而不厌弃他,因为他不与人争,所以天下都不会跟他争。

本章讲的是不争的政治哲学。老子通过大国与小国的关系,讲了大者宜为下的道理,也讲了圣人也要为下。他认为,统治者应该处下、居后,这样才能对百姓宽厚、包容,就好像居处于下游的江海可以包容百川之水那样。究竟这一章是否向统治者献计献策呢?我们还是要在本章评析中加以研究。本章开头用江海作比喻,这和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的意思相同。老子喜欢用江海来比喻人的处下居后,同时也以江海象征人的包容大度。

[长篇大论]

为人民服务也算是居下哦!

潜力的激发

学生的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音乐大师。上课第一天,他便给学生一份难度颇高的乐谱。学生弹得生涩僵滞,错误百出。教授没说什么,只是叮嘱他回去好好练习。

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,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,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,教授说:试试看吧!于是,学生又一头扎进更高难度的挑战中。

第三周,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。就这样,学生每次上课都会看到一份新的乐谱,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,接着回到课堂上,再次面临更高难度的挑战。渐渐地,学生觉得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。

这天,教授走进练习室。学生再也忍不住了,问教授为什么总是这样训练他。教授没有说话,只是抽出那份最早的乐谱交给学生,说:试试吧!

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,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,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自然流畅!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,学生依然弹出超出自己预料的水平。放下乐谱,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,说不出话来。

教授缓缓地说:如果,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,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,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。要知道,人的潜力是无限的……

注释出处

1、百谷王:百川狭谷所归附。

2、圣人:一本无此二字。

3、重:累、不堪重负。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天之道,其犹张弓欤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馀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天之道,损有馀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。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天之道,其犹张弓欤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馀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天之道,损有馀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二十二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弊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,是以圣人抱一,为天下式。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,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,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ju&eacu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七十一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知不知,上;不不知,病;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zhī bù zhī ,shàng;知不知,上;b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人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人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四十五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躁胜寒,静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dàch&eacut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