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平入绝谷篇第三十二原文解释翻译

黄帝曰: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,何也?

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平入绝谷篇第三十二原文解释翻译

伯高曰:臣请言其故:胃大一尺五寸,径五寸,长二尺六寸,横屈受水榖三斗五升,其中之榖,长留二斗,水一斗五升而满,上焦泄气,出其精微,栗悍滑疾,下焦下溉诸肠;

小肠大二寸半,径八分分之少半,长三丈二尺,受榖二斗四升,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,

回肠大四寸,径一寸寸之少半,长二丈一尺,受榖一斗,水七升半;

广肠大八寸,径二寸寸之大半,长二尺八寸,受榖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;

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,受水榖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,此肠胃所受水榖之数也。平人则不然,胃满则肠虚,肠满则胃虚、更虚、更满,故气得上下。五藏安定,血脉和利,精神乃居,故神者,水榖之精气也;故肠胃之中,当留榖二斗,水一斗五升,故平人日再后,后二升半,一日中五升,七日五七三斗五升,而留水榖尽矣!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,水榖、精气、津液皆尽故也。


解释翻译


黄帝说:我想要了解人不饮食,一过七天就会死亡,这是为什么?

伯高说:请让我来说明其中的道理。胃周长一尺五寸,直径五寸,长二尺六寸,折皱屈曲伸展开可容纳水谷三斗五升,其中存留谷物常常为二斗,水为一斗五升,这样胃已经是满的了。上焦运动散发的精气,要靠胃输出水谷的精微来补充,这些水谷的精微迅速强有力地供应全身各部位,而下焦则向下清洗排泄水谷中的杂质到大小肠。小肠周长二寸半,直径八又三分之一分,长三丈二尺,可以容纳谷物二斗四升,水六升三又三分之二合;大肠周长四寸,直径一又三分之一寸,长二丈一尺,可以容纳谷物一斗,水七升半;直肠周长八寸,直径二又三分之二寸,长二尺八寸,可以容纳谷物九升三又八分之一合。肠胃总长度共五丈八尺四寸,总共能容纳水谷九斗二升一又三分之二合,这就是肠胃所能容纳水谷的总数。但一般人却不是肠胃中都充满水谷,因为胃中充满水谷时,肠中是空虚的,而当肠中充满胃中排出的水谷时,胃中空虚了,肠胃交替地虚和满,才使得气机上下升降正常,五脏安定,气血和脉络协调通畅,人们精神正常安定。所以,所谓人的神气,就是水谷的精气。因此,肠胃之中应常存谷物二斗,水一斗五升。一般人每天大便两次,每次排便二升半,一天中共排便五升,七天共排便三斗五升,这样就将留在肠胃中的水谷都排尽了。所以,一般人不吃不喝七天就死的原因,是因为水谷精气和津液都竭尽的缘故。

  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口问篇第二十八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黄帝闲居,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:余已闻九针之经,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,愿得口问。岐伯避席再拜曰:善乎哉问也,此先师之所口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故风者,百病之始也。清静则肉腠闭拒,虽有大风苛毒,弗之能害,此因时之序也。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故风者,百病之始也。清静则肉腠闭拒,虽有大风苛毒,弗之能害,此因时之序也。解释翻译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其始原因,而只要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篇第四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黄帝问于歧伯曰:邪气之中人也奈何?歧伯答曰:邪气之中人高也。黄帝曰:高下有度乎?歧伯曰:身半以上者,邪中之也。身半以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本神篇第八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黄帝问于歧伯曰:凡刺之法,必先本于神。血脉、营气、精神,此五脏之所藏也。至于其淫泆离脏则精失、魂魄飞扬、志气恍乱、智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素问·五藏别论篇第十一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黄帝问曰:余闻方土,或以脑髓为脏,或以肠胃为脏,或以为腑。敢问更相反,皆自谓是。不知其道,愿闻其说。岐伯对曰:脑、髓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故善为脉者,谨察五藏六府,一逆一从,阴阳、表里、雌雄之纪,藏之心意,合心于精。非其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故善为脉者,谨察五藏六府,一逆一从,阴阳、表里、雌雄之纪,藏之心意,合心于精。非其人勿教,非其真勿授,是谓得道。解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