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上隔篇第六十八原文解释翻译

黄帝曰:气为上膈者,食饮入而还出,余已知之矣。虫为下膈。下膈者,食晬时乃出,余未得其意,愿卒闻之。歧伯曰:喜怒不适,食饮不节,寒温不时,则寒汁流于肠中,流于肠中则虫寒,虫寒则积聚,守于下管,则肠胃充郭,卫气不营,邪气居之。人食则虫上食,虫上食则下管虚,下管虚则邪气胜之,积聚以留,留则痈成,痈成则下管约,其痈在管内者,即而痛深,其痈在外者,则痈外而痛,浮痈上皮热。

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上隔篇第六十八原文解释翻译

黄帝曰:刺之奈何?歧伯曰:微按其痈,视气所行,先浅刺其傍,稍内益深,逐而刺之,毋过三行,察其沉浮,以为深浅。已刺必熨,令热入中,日使热内,邪气益衰,大痈乃溃。伍以参禁,以除其内,恬憺无为,乃能行气,后以咸苦,化谷乃下矣。


解释翻译


黄帝说:因为气郁而形成为上膈症的,吃进东西去随即又呕吐出来,这个我已经知道了。因为有虫而形成为下膈症,下膈这种病,是吃过东西一昼夜之后才吐出,我不明白其中道理,想知道个究竟。

岐伯说:喜怒不能适度,饮食不加节制,衣着不能随气候变化增减,时而衣少身寒,时而衣多过暖,以致损伤了胃气;胃如受寒,则寒汁流于肠内;寒汁流肠内,则肠内寄生之虫感觉寒冷;虫觉寒冷,就会拥挤在一起,聚守于下脘部,因而使肠胃充满、张大,以致卫气不能营运护养,而邪气留止其中。人吃进东西,虫即上而取食;虫上而取食,则下脘虚空;下脘虚空,则邪气占了上风,积聚而滞留不去;邪气滞留,就形成为痈;痈成,则下脘收束。其痈在下脘之内的,一经碰触,则疼痛剧烈;其痈在下脘之外的,则痈外显而痛轻,痈上的皮肤发热。

黄帝问:下膈症如何刺治?

岐伯说:以手轻轻按痈,诊察痈气的行往之处及盛衰、深浅等情况,而后先浅刺痈的旁侧,针渐渐由浅而深,而且绕痈周环而刺,不得超过三遍,视痈之沉浮,以决定进针的深浅。针刺之后,一定要用温熨法,使温热入于内部。天天使温入内,则寒邪之气日益衰退,大痈就会溃烂化脓。这时,综合参依日月四时等气候情况及患者身体内部状况,注意不要违犯针刺禁忌,用泻法排除患部的脓血;患者本人还须保持心境的安恬澹泊,这样才能使正气畅行。然后再服用含有酸味、苦味的食品、药物以助谷物的消化,则痈即除去,下膈症愈。

  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论疾诊尺篇第七十四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黄帝问于歧伯曰:余欲无视色持脉,独调其尺,以言其病,从外知内,为之奈何?歧伯曰: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,肉之坚脆,而病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病传篇第四十二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黄帝曰:余受九针于夫子,而私览于诸方,或有导引、行气、乔、摩、炙、熨、刺、□、饮药之一者,可独守耶?将尽行之乎?歧伯曰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禁服篇第四十八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雷公问于黄帝曰:细子得受业,通于九针六十篇,旦暮勤服之,近者编绝,久者简垢,然尚讽诵弗置,未尽解于意矣。(外揣)言浑束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素问·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黄帝问曰: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。今世治病,毒药治其内,针石治其外,或愈或不愈,何也?岐伯对曰:往石...

  • 子部.黄帝内经.灵枢·卫气失常篇第五十九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黄帝曰:卫气之留于腹中,蓄积不行,菀蕴不得常所,使人支胁胃中满,喘呼逆息者,何以去之?伯高曰:其气积于胸中者,上取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