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一章原文解释翻译

大邦者下流,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。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故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大邦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邦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不过欲入事人。夫两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一章原文解释翻译

dàbāng zhě xià liú , tiān xià zhī pìn , tiān xià zhī jiāo yě 。

大邦者下流,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。

pìn cháng yǐ jìngshèngmǔ , yǐ jìngwéixià 。

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

gùdàbāng yǐ xià xiǎo bāng , zé qǔ xiǎo bāng ;

故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;

xiǎo bāng yǐ xiàdàbāng , zé qǔdàbāng 。

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大邦。

gù huò xià yǐ qǔ , huò xià ér qǔ 。

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

dàbāng bùguòyù jiānchùrén , xiǎo bāng bùguòyù rù shì rén 。

大邦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不过欲入事人。

fūliǎng zhěgèdesuǒ yù ,dàzhě yíwéixià 。

夫两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

解释翻译


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,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,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。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,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。所以,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,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;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,就可以见容于大国。所以,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,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。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,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,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,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。

大邦者下流,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,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

治理大国要向江海一样居于下流,以此居天下雌柔的位置。以其天下之交,雌柔常常以静战胜雄强,这也就是静处下的缘故。

故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大邦。

因此,大国对小国谦下,则可聚小国。小国对大国谦下,就可以见容与大国。

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

因此,一个用谦下取得了小国的依附,一个用谦下取得了大国的包容。

大邦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不过欲入事人。夫两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
大国不过想令小国归附,小国不过想令大国包容,两者通过谦下各得其所,因此大者宜为下。

本章是老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带来的痛苦,讲到如何处理好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,表达了老子治国和国与国关系的政治主张。在老子看来,国与国之间能否和平相处,关键在于大国,所以一再提出大国要谦下,不可以强大而凌辱、欺压、侵略小国。这章中仍有社会政治的辩证法思想。大国应该像江海,谦居下流,天下才能交归。大国还应像娴静的雌性,以静自处下位,而胜雄性。这里的国,是指大大小小的诸侯国。本章文字浅显,易于读懂。

[长篇大论]

愚人买智

从前有个又穷又愚的人,在一夜之间突然富了起来。但是有了钱,他却不知道如何来处理这些钱。

他向一位和尚诉苦,这位和尚便开导他说:你一向贫穷,没有智慧,现在有了钱,不贫穷了,可是依然没有智慧。我劝你进城里去,那里有大智慧的人不少,你出百八十两银子,别人就会教你智慧之法。

那人去了城里,逢人就问哪里有智慧可买。

有位哲人告诉他:倘若你遇到疑难的事,不要急着处理,可先朝前走七步,然后再后退七步,这样进退三次,智慧便来了。

‘智慧’就这么简单吗?那人听了将信将疑。

当天夜里回家,他推门进屋,昏暗中发现妻子居然与人同眠,顿时怒起,拔出刀来便要砍下。

这时,他忽然想起白天买来的智慧,心想:何不试试?

于是,他前进七步,后退七步,往复三次,然后,点亮了灯再看时,竟然发现那与妻子同眠者原来是自己的母亲。

任由头脑发热,怒火中燃,便会失去理智,意气用事,这是做决策时的大忌。不妨做一下慢处理,比如先让自己从心里数到一百,再做决定。这样,其结果可能截然不同。

冷静是最简单的智慧。

注释出处

1、邦:一本作国。

2、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:一本作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也。交,会集、会总。

3、或下而取:下,谦下;取,借为聚。

4、兼畜人: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。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绝学无忧。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畏畏。荒兮其未央哉!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登春台。我独泊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绝学无忧。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畏畏。荒兮其未央哉!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登春台。我独泊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宠,为下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及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宠,为下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其事好远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善有果而已,不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其事好远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善有果而已,不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民不畏死, 奈何以死惧之? 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 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常有司杀者杀。夫代司杀者杀,是谓代大匠斲,夫代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民不畏死, 奈何以死惧之? 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 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常有司杀者杀。夫代司杀者杀,是谓代大匠斲,夫代大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四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