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七十六章原文解释翻译

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七十六章原文解释翻译

rén zhī shēng yě róu ruò ,qísǐ yě jiānqiáng。

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

cǎo mù zhī shēng yě róu cuì ,qísǐ yě kū gǎo 。

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

gù jiānqiángzhě sǐ zhī tú , róu ruò zhě shēng zhī tú 。

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

shì yǐ bīngqiángzé miè , mùqiángzézhé。

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

qiángdàchùxià , róu ruòchùshàng。

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

解释翻译


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,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。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,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。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,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。因此,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,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。凡是强大的,总是处于下位,凡是柔弱的,反而居于上位。

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

人在活着的时候,身体是柔软的,死后就会变的僵硬。

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

草木生时是柔脆的,死后就要干枯了。

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

所以坚强与死是同类的,柔弱与生是同类的。

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

所以用兵逞强必遭灭亡,树木粗壮必遭砍伐。

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
凡强大反居下方,凡柔弱反而居上方。

这一章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反复说明这样一种观点:柔弱胜刚强。老子向来主张贵柔、处弱,他从直观的认识角度,看到了人初生之时,身体是柔弱的,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,草木初生之时也是柔弱的,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。这种直观的、经验的认识,可以说是老子处弱、贵柔思想的认识论之根源。

[长篇大论]

老子本章告诉大家,强壮的未必是好事,现实中的第一并不一定是好事(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)

人的声气

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: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-气短心急,曾受师父指责,我也知错要改,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,始终没有办法纠正,请问禅师,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?

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:你心急的习气,如果能拿出来,我帮你改正。

学僧道:现在不会心急,有时会忽然跑出来。

盘珪微微一笑道:那么,你的心急,时有时无,不是习性,更不是天性;是你触境而生的,本来没有,因境而生。若说父母生给你的,你是太不孝了;父母生给你的,只有佛心,其它没有。

盘珪禅师一生接待学人,不说佛法,不说禅法,只是要求你自己应具有的佛心和高贵的道德。

后来,盘珪禅师圆寂后,一位住在寺院旁的盲人对参禅的学僧说道:我虽是瞎子,看不到对方的面孔,但却能从对方说话的音声判断他的性格。通常,我不但可以在一个人对幸福者或成功者的祝福语中,听出他的嫉妒声气,也可从他对不幸者或失败者所发出的安慰语中,探出他的得意和满足声气,彷佛他可从那些慰祝之言中得到许多的利益似的。但是,在我所有的体会中,盘珪禅师对人说话的声气始终是真诚无伪。每当他向人宣示快慰之情时,我只听到快慰的声气;而当他向人一吐愁肠时,我只听到愁苦的声气。那种声气,完全从他的佛心中流露出来的,那佛心,就是他父母生的。

学僧听后,一面否认盲者的话,一面赞美盘珪禅师道:我们老师的佛心,不是父母生的,那是他本有的。

把一切好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,这会失去自己的本性,把一切坏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,这也会被说为不孝。好和坏,是习性,不是本性,既非与生俱来,也非父母所生。假设有人问:佛陀是谁生的?答以佛陀是摩耶夫人生的,此话错也,悉达多太子是摩耶夫人生的,而佛陀则是从般若生也,所谓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,即此义也。

注释出处

1、柔弱: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。

2、坚强:指人死了以后身体就变成僵硬的了。

3、草木:一本在此之前有万物二字。

4、柔脆:指草木形质的柔软脆弱。

5、枯槁:用以形容草木的干枯。

6、死之徒:徒,类的意思,属于死亡的一类。

7、生之徒:属于生存的一类。

8、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:一本作兵强则不胜,木强则兵。
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绝学无忧。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畏畏。荒兮其未央哉!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登春台。我独泊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绝学无忧。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畏畏。荒兮其未央哉!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登春台。我独泊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宠,为下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及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宠,为下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其事好远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善有果而已,不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其事好远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善有果而已,不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民不畏死, 奈何以死惧之? 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 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常有司杀者杀。夫代司杀者杀,是谓代大匠斲,夫代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民不畏死, 奈何以死惧之? 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 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常有司杀者杀。夫代司杀者杀,是谓代大匠斲,夫代大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四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