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无有入无间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原文解释翻译

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无有入无间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无有入无间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原文解释翻译

天(tiān)下(xià)之(zhī)至(zhì)柔(róu),

驰(chí)骋(chěng)天(tiān)下(xià)之(zhī)至(zhì)坚(jiān)。

无(wú)有(yǒu)入(rù)无(wú)间(jiàn),

吾(wú)是(shì)以(yǐ)知(zhī)无(wú)为(wéi)之(zhī)有(yǒu)益(yì)。

不(bù)言(yán)之(zhī)教(jiào),无(wú)为(wéi)之(zhī)益(yì),

天(tiān)下(xià)希(xī)及(jí)之(zhī)。


解释翻译


柔、水、空,无坚不摧天下最软的东西,克服了最坚固的东西,老子经常比喻天下最软的就是水。水没有骨头的,如果把它挡住,它只有转弯过去;如果筑一道堤防,水则一声不响慢慢等,等到水涨满了,又从堤防上漫出去了。就是屋檐的水,从高处向下滴,滴一千年一万年,连地球都可以滴穿。所以,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,像战场上的马匹一样,冲锋陷阵,冲破最坚韧的东西。我们中国对女性的教育是温柔、温和、缓慢,这样可以融化一切。不管男人是土做的也好,石头做的也好,温柔的文火慢慢地炖,石头都可以软化了。所以不管多坚强的人,对温柔没有办法,只好投降。这就是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

无有入无闲,古代的间、闲是通用的。无有就是空,所以无有进入到任何地方,都没有间隔;没有间隔也就是空。或者说墙壁阻碍了空间,其实空是隔离不住的,乍看起来,墙壁好像隔离了虚空,但是只要挖一个洞,那个洞就有虚空。只要挖就有虚空,如果不挖呢?仍然是虚空包围了你,也包围了墙壁。一座大山在那里,好像妨碍了虚空,其实大山是被虚空所包围的,山如果打通了,虚空就进到了山里去,虚空这东西,无坚而不摧。所以,佛家把空的修法,作为最高的修法,因为无坚而不摧。道家的观念,是用至柔之阴,也是无坚而不摧的道理。

做人与做事,遇到难处,天天在想这件事如何解决,却永远解决不了,越想越糟,最后钻到牛角尖里去,处理得还是一塌糊涂。这时最好把一切放弃不管,让它完蛋;但是真让它完蛋,那个蛋偏偏不完。为什么?因为无有入无闲,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

老子说,由此原理,可以知道无为之有益,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靠不住,真正的真空则无为,无往而不利。教育的道理也是这样。

老子本来不想说话,骑一条青牛跑掉算了,不料被他一个徒弟,函谷关上的关吏尹喜拦住了,要求他说法,否则不放他出关。老子也不能叫青牛腾空,像现代的直升飞机一样飞过去,同时尹喜这样诚恳要求,也不好意思拒绝,只好坐下来写《老子》这本书。本来他主张天下行不言之教,不必说话,与佛讲不可思议的境界--没有话说是一样的。结果,他自己犯了自己的戒条,却又写了这本五千字的书,还是做了言教;虽然他在言语上讲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。

像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中国上古的文化,所谓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、太极拳、禅,在世界各国各地区、各民族都非常流行。最近有一位老太太从美国写信告诉我,隔壁那些美国人好怪,孩子跌倒在地,并不去搀扶,尤其犹太人,绝不搀扶。这是老子的无为之道,一定要等孩子自己爬起来,这样孩子自己将来才会站起来。这是很有道理的,也是引用老子《道德经》说的。那位老太太觉得很奇怪,她说:原来这就是中国老子的无为之教啊!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绝学无忧。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畏畏。荒兮其未央哉!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登春台。我独泊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绝学无忧。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畏畏。荒兮其未央哉!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登春台。我独泊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宠,为下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及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宠,为下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其事好远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善有果而已,不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其事好远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善有果而已,不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民不畏死, 奈何以死惧之? 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 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常有司杀者杀。夫代司杀者杀,是谓代大匠斲,夫代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民不畏死, 奈何以死惧之? 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 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常有司杀者杀。夫代司杀者杀,是谓代大匠斲,夫代大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四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