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三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
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,其致之一也。天无以清,将恐裂,地无以宁,将恐发;神无以灵,将恐歇;谷无以盈,将恐竭;万物无以生。将恐灭;侯王无以贞贵高,将死蹙。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谷。此其以贱为本也?非乎?故致数与无与。不欲绿绿如玉珞珞如石。

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三十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
xī zhīdéyī zhě : tiān dé yī yǐ qīng ,dìdéyī yǐ níng, shéndéyī yǐlíng ,gǔdéyī yǐ yíng ,wànwùdéyī yǐ shēng ,hóuwángdéyī yǐwéitiān xià zhēn ,qízhì zhī yī yě 。

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,其致之一也。

tiānwúyǐ qīng ,jiāngkǒngliè,dìwúyǐníng,jiāngkǒngfā;

天无以清,将恐裂,地无以宁,将恐发;

shénwúyǐ líng ,jiāngkǒng xiē ;gǔwúyǐ yíng ,jiāngkǒng jié ;

神无以灵,将恐歇;谷无以盈,将恐竭;万物无以生。

wànwùwúyǐ shēng 。jiāngkǒngmiè ;

将恐灭;

hóuwángwúyǐ zhēn guì gāo ,jiāngsǐ cù 。

侯王无以贞贵高,将死蹙。

gù guì yǐ jiànwéiběn , gāo yǐ xiàwéijī 。

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

hóuwángzì wèi gū 、 guǎ bù 。

侯王自谓孤、寡不。

cǐqíyǐ jiànwéiběn yě ?

此其以贱为本也?

fēi hū ?

非乎?

gù zhìshùyǔwú yǔ。

故致数与无与。

bù yù lù lùrú yùluòluòrúshí。

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。


解释翻译


往昔曾得到过道的:天得到道而清明;地得到道而宁静;神(人)得到道而英灵;河谷得到道而充盈;万物得到道而生长;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。推而言之,天不得清明,恐怕要崩裂;地不得安宁,恐怕要震溃;人不能保持灵性,恐怕要灭绝;河谷不能保持流水,恐怕要干涸;万物不能保持生长,恐怕要消灭;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,恐怕要倾覆。所以贵以贱为根本,高以下为基础,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、寡、不谷,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?不是吗?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。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,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。

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灵,神得一以宁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,其致之一也。

在古代原始时期,万事万物各得其一而成。这里说一下一代表的是最原始最初的意思,就像伏羲一画开天,万事万物都归其一而生,就像人们都说要归一,归一就是归其自然。这让我想起的二十二章是以圣人抱一,为天下式。

天得一而清、地得一而灵、神得一而宁、谷得一而盈,万物归一而生,自然生万物。我想在上面的言语不难理解本在乃自然。道法自然。候王得到一而为天下贞。万事万物各得其所归自然。

天无以清,将恐裂,地无以宁,将恐发,神无以灵,将恐歇,谷无以盈,将恐竭,万物无以生。将恐灭,侯王无以贞贵高,将死蹙。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侯王自谓孤、寡不。此其以贱为本也?非乎?

天如果失去了清就会不成天,将会崩裂、地如果失去了宁那就会不成地,将会覆灭、神如果失去了灵就会不成神,将会恶歇、谷如果失去了盈,将会枯竭、万物如果失去了生,那么万物即将灭绝、候王如果失去了高贵那么就不成候王了。贵以贱为根本、高以下作为基础。因此候王自称孤寡,以示谦下,这不就是以贱作为根本吗?不是吗?

故致数车无车。不欲如玉落落如石。

世上最好的荣誉是无誉,这样也不会有诽谤。不要像玉石那样璀璨明亮让人重视,而要像石头那样暗淡无光,为人忽视。

这一章讲道的普遍意义。前半段段论述道的作用,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,或者说,道是构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,如果失去了道,天地万物就不能存在下去。后半段由此推及到人间,告诫统治者从道的原则出发,并常要能处下、居后、谦卑,即贵以贱为根本,高以下为基础,没有老百姓为根本和基础,就没有高贵的侯王。因而在本章的内容中,同样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。

[长篇大论]

没有找到相应案例的故事

下面的故事是刘备用人之术

三国时,关羽败走麦城,被东吴俘虏杀害。消息传到蜀国,刘备点起大军,要为关羽报仇。

哪里料到,报仇不成,刘备却被吴将陆逊大败而回。刘备逃到白帝城,因病一命呜呼了!

临终前,刘备将太子托付诸葛亮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托孤。

真不愧一代奸雄,刘备托孤深谋远虑。他对诸葛亮说:

先生雄才大略,定能安邦定国,若太子可以辅佐,就辅佐;若太子不能辅佐,就由先生你当成都王,来领导蜀国。

听刘备如此一说,诸葛亮赶快表示,一定要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辅佐太子。

一听此言,刘备赶紧叫来三个儿子,说:我死以后,你们兄弟三人要父事丞相,若有不孝诸葛丞相的,就是天人共诛的不孝子!诸葛亮听了,更下决心辅佐太子了。

刘备死后三天,太子刘禅登上王位。这位刘禅小字阿斗,登基之时才十余岁,才性只是下主之才,在国家政事上完全是位十足蒙昧无知的孩童。

魏主曹丕听说刘备去世,认为是夺取蜀国的大好时机,于是点起数万大军,又联络鲜卑、孟获、吴国、孟达四支军队,分五路杀奔而来。

刘禅不久听到消息,又几天看不到诸葛亮,心中十分惊慌。派人去宰相府,管家就说:丞相病了,不能到朝。

一连几天,都是如此。把个刘禅与满朝官员急得是汗流泱背,心凉肉跳。不少人都发出怨言,不知诸葛亮肚子里装的什么药。

刘禅急得要命,不知是咋回事。于是,他亲自来到丞相府,却见诸葛亮安闲地在那里钓鱼。原来,诸葛亮早已定下了退兵妙计,刘禅这才把心放下来。这就是诸葛亮安居退五路的故事。

诸葛亮像父亲一样爱护阿斗,对刘禅竭尽忠心。刘禅虽童蒙无知,却能以赤子之心对待诸葛亮,什么事情都由诸葛亮决断,从不猜疑丞相生二心。

在诸葛亮治理下,蜀国一片升平景象。《三国演义》上说,当时是民乐太平,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,米满仓凛,财盈府库。

诸葛亮又订下与东吴结盟,共抗曹魏的战略。其后,南征七擒孟获,北伐六出祁山,虽未能实现天下统一的宏图,但诸葛亮在世时,却保证了扶不起的阿斗,稳坐皇帝的宝座,无有灾咎。

注释出处

1、得一:即得道。

2、神得一以灵:神或指人。灵:灵性或灵妙。

3、正:一本作贞。意为首领。

4、其致之也:推而言之。

5、谓:假如说。帛书作胃。

6、天无以清:天离开道,就得不到清明。

7、废:荒废。

8、歇:消失、绝灭、停止。

9、竭:干涸、枯竭。

10、正:一本作高贵,一本作贞。

11、蹶:跌倒、失败、挫折。

12、自称:一本作自谓。

13、孤、寡、不谷:古代帝王自称为孤、寡人、不谷。不谷即不善的意思。

14、至誉无誉:最高的荣誉是无须称誉赞美的。

15、琭琭:形容玉美的样子。

16、珞珞:形容石坚的样子。

 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。镇之以无名之朴,夫将不欲。不欲以静,天下将自正
  •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。镇之以无名之朴,夫将不欲。不欲以静,天下将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以为称。故物或损之而益,或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以为称。故物或损之而益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九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chí &e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道经·第十七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太上,不知有之。其次,亲而誉之。其次,畏之。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悠兮其贵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我自然。t&a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辍。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馀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邦,其德乃丰;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辍。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馀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邦,其德乃丰;...

  • 子部.老子道德经.德经·第六十六章原文解释翻译
  •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...